大学体育教学论文

2020-06-23实用文

  引导语: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那么要怎样写一篇有关大学体育的教学论文?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一、体育教学文化品性的应然

  1.体育教学应蕴含生命文化

  在体育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于体育运动与生命及其内在精神之间的关联认知越来越清晰,人们观赏、参与体育运动,从而对于生命的含义、生命的极限、生命的价值等愈加珍视。而从历史传统来看,中西方都认可体育是一种生命文化的表征。儒家文化中,孔子在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育中,强调了射和御的教育,强调了礼乐和射御的结合,达到造就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人格的境界。孟子和荀子则提出了形神兼具、以动养生,学以致用、技贵于精,公平竞赛、广招贤才等体育思想。道家创始人老子则提出法道、贵柔、重啬、节欲、守静的体育思想。从儒家、道家的体育倡导中可以看出,其都强调体育对于生命的发展的意念性、道义性及和谐性。因此,体育教学天然蕴藏的这些生命文化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予以展现,让受教育者能够在教学中对生命文化有所感悟、有所内化。

  2.体育教学应彰显精神文化

  体育精神是体育活动中因个体或群体内在意志或思想朝积极方向延展并能够对他人或社会群体产生一定影响力的作风与意识,不管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体育精神的产生都是体育活动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自然孕育产生的。总体上来说,体育精神包含很多种类,是立体多元和丰富多彩的,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拼搏精神,即发挥人的意志力和信念力,在体育活动中拼尽全力、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二是团结精神,即在体育活动中,与他人精诚合作或融入团体之中,积极认真地完成体育实践赋予自己的责任,共同达成特定的体育目标;三是友爱精神,即在体育活动中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帮助人,形成互帮互助、相亲相爱的友好氛围;四是科学精神,体育活动要遵循基本的身体与运动科学规律,在技战术安排、运动时间与空间、运动技巧等,都蕴含着科学精神。因此,体育所包含的这些体育精神都理应在体育教学之中予以彰显与体现,既要将其充盈到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又要有意识地对教学对象进行输送与培育。

  3.体育教学应蕴藏美学文化

  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展示人的体魄、智慧与精神的实践活动,本向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元素,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一是体育活动展现了人的形体之美,人们通过体育运动强身健体,能够塑造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观的健康体魄与优美身形;二是体育活动展现了人的竞技之美,体育运动尤其是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以其高难度、专业化、接近人的身体极限等充分展现了人类对身体能力的追求,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展现了不同的竞技景观,满足了不同人群的竞技审美;二是体育活动展现了人的艺术之美,优美的体育动作,健美的肢体语言、紧张的比赛节奏和扣人心弦的竞赛过程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还有比赛现场的环境、色彩、灯光、音乐,运动员的服装,拉拉队的舞蹈,甚至随着比赛的进行人们欢呼、呐喊尽情的释放自己的情绪,这都是美的形式,是艺术性的体育表现;[1]体育活动之中所蕴藏的这些多层次、多维度的美学品味要求在体育教学之中予以展现,使受教育者能够学会审视体育的美学意义,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

  4.体育教学应折射民族文化

  体育既是世界共通的语言,也是民族特性的表现,任何一项体育活动都有着特定的民族性和文化根源,都是从特定民族文化根基上产生并最终走向世界的。因此,民族文化是体育活动的最深层基因与密码。我国不仅有享誉世界的强国体育项目,还有众多体现各民族特征的民族体育、传统体育和群众体育,都折射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天人合人,强调的是人体发展与社会、自然的和谐之道,注重形成的是由内而外、由表及里的体育文化的升华与塑造,要求人在体育锻炼中生成人的精神品格、自我涵养和自醒品质。在体育教学之中,必须要把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所追求的这些优异因子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受教育者在体育活动之中体验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增强体育的文化觉醒与文化生成。

  二、体育教学文化品性的困惑

  1.体育教学对人性的迷失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塑造人,体育教学作为教育形式的一种,必然也要遵循这一基本教学规律,在教学中更多地将重点放在人本身上。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见物不见人”、“见技不见人”的现象比比皆是,人性与文化的缺失成为普遍。其主要表现在:其一,课程认知的单一化,社会、学校简单将体育教学界定为增强体质、传授技艺、娱乐身心的课程,认为其只要完成相应的课程内容即可,对人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性更加不予重视;其二,教学内容被固定化,体育教学应该是内涵丰富、文化多元的,但是实际教学中却被相应地肢解为固定的知识技能与运动技巧,学生一般只能被动地接受相应的教学内容,而缺失参与权、主动权;其三,教学空间被局限化,体育教学基本上都被限定在学校教育制度体系之中,往往与地方体育资源、体育文化传统等脱节,对于人的社会活动空间漠视,进而使受教育者感受不到更具感性和人性的体育内涵。

  2.体育教学对技术的追逐

  体育教学理应是充满生命张力和彰显文化魅力的课程,是让人能够在体育活动之中既强健身体,又能够感受体育的魅力与精彩,但当前我国体育教学深受技术主义的影响,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和追逐竞技成绩的大背景下,教育者普遍持较强烈的技术教学观,对体育的文化品性与文化张力视而不见,这极大地限制了体育文化的彰显。通常,在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以某一项技术的达标作为最终取向,重视“术”而忽略“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重视技术的讲解、演练与训练,以受教育者掌握技术为主要培养过程,另一方面部分教师采取“放羊”式管理,以“活动化”、“游戏化”为主要教学形式,学生很难从课程中感受到体育美感;在体育教学评价中,一般是硬性指标作为衡量标准,融入文化评价的弹性评价比较少见。

  3.体育教学受功利的诱惑

  “功利主义”的核心思想在于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价值的基础和最高标准,认为追求和实现人的幸福和利益是人们行为的最根本目的,趋利避害、趋乐避苦是从共有的自然本性和行为的必然选择。[2]在当前以应试教育为主流的教育环境中,体育教学往往被置于边缘位置,这也是导致其文化功能难以发挥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更多的功利主义倾向则体现于实际的体育教学之中:一是体育被赋予了宣传的功能,很多学校寄希望于体育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在短期内通过学生在体育比赛或体育项目中获得名次来彰显其办学实力,从而获取宣传资本,以提升其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体育被赋予了利益色彩,众多体育教师以学生在体育赛事中获得的奖牌及名次作为职称晋升、奖金分配的砝码,日常教学中仅关注学生的体育技能提升,而忽视其文化内涵的培养;三是体育被赋予了升学杠杆,众多家长寄希望于通过子女的体育特长作为升学的.“捷径”或“加分项”,向体育教师传达其迫切的功利心态和升学需求,致使体育教学承担着满足“升学”意愿的功能。在这种功利趋动和浮躁心态的双重压力下,体育教学的文化属性渐被后置,体育教学沦为了现实功利的工具。

上一篇:大学体育教学的引导作用论文下一篇:你的价值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