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洋妞到我家》中跨文化冲突的解读与思考论文

2020-07-04实用文

电影《洋妞到我家》中跨文化冲突的解读与思考论文

  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中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不确定性规避和时间取向对电影《洋妞到我家》中的跨文化冲突进行解读与思考。

  中国巨大的电影市场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越来越多的电影也以赢得中国观众的票房和口碑作为目标之一,中国元素在电视电影中越来越得到重视,跨文化题材的电影屡见不鲜,但是极少电影描写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与异国文化的冲突与碰撞,《洋妞到我家》就是这方面题材的电影。电影素材来自编导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为了提高女儿的口语而高价请了互惠生,双方在语言生活工作中因文化差异而引起各种笑料的故事。《洋妞到我家》是一部现实主义电影,反映了当下随着地球村脚步的加快、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在迎接外来文化时候,中国人自己所面临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和适应过程。中西文化在教育、家庭、工作和生活习惯方面的差异在影片中随处可见,这是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本文将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中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不确定性规避和时间取向对影片的跨文化冲突进行分析。

一、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主义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是霍夫斯泰德的五大价值维度之一,但是人们对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区分又远早于霍夫斯泰德文化价值维度理论之前就已经提出。Parsons的模式变量理论提出集体取向与自我取向(Collectivity vs. Self)涉及角色在社会互动中有限考虑的是自身利益或是整体利益。克拉克洪和斯多特贝尔提出人类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也存在三种取向,即个体主义取向、等级制取向与附属性取向。东西方对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侧重完全不同,双方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准则、交流模式也有天壤之别,缺乏对双方文化差异的了解是引起中西交流文化冲突的原因所在。

  (1)皮皮吃骨头被卡住了,送进医院动手术。

  娜塔莉:“我有责任,可你的,更大。”

  皮妈:“你再说一遍。”

  娜塔莉:“开开四岁,会吐骨头。皮皮,五岁,不会。过度保护,能力差,是你的问题。”

  中国是儒家文化,在这一思想影响下产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强调集体才是价值的主体,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意识服从于集体意识。集体里面的每一个个体都是为集体服务的。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有培养人才的目的,也是光宗耀祖,为父母,为家庭。因此,中国的很多妈妈和皮妈一样把小孩捧在手心里。中国的孩子除了学习,其他都是次要的,更有甚者父母包办一切,孩子除了学习,其他的生存能力一概没有。而西方教育注重个体是独立的,认为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培养独立人格,纪伯伦在《论孩子》中这样描述:“你的孩子并非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渴求自身的儿女。他们由你而生,却非从你而生,纵然他们跟着你,却不属于你。你能给他们爱,却不能给他们思想。”孩子终有一天是要离开父母独自面对生活的,他们是独立的个体,要靠自己的能力生存下去。所以娜塔莉更注重培养皮皮的生存能力。

  (2)皮妈:“中国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跟妈妈睡的。”

  娜塔莉:“太不可理解了。”

  皮妈:“没有办法,中国的父母,被迫分居。”

  娜塔莉不能够理解中国的父母为什么为了孩子而分床睡,而这个事情在中国人看来已经习以为常。这也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的碰撞。集体主义取向的中国人,并不是自愿要分居,而是把教育养育孩子的责任放在家庭关系的首位,宁愿牺牲夫妻利益来抚养孩子。西方个人主义强调人人都是自主、独立的实体,孩子长大以后就完全独立于父母,从小就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对待,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培养其自主睡觉,所以娜塔莉不能理解中国父母为了孩子分床睡。隐私权作为个人主义的直接产物,也是被高度重视和理解的。所以剧中皮皮不敲门就进入娜塔莉房间的时候,她无意中侵犯了娜塔莉的隐私权,娜塔莉郑重地告诉她一定要敲门。

二、不确定性规避

  不确定性规避是指组织或群体面对不确定性时所感受到的威胁以及试图通过制定安全规则和其他手段来避免不确定性的程度。霍夫斯泰德的调查表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在不确定性状态的回避倾向上有很大的不同,有的民族把生活中的未知、不确定性视为大敌,千方百计加以避免,而有的民族则采取坦然接受的态度。

  (3)皮妈:不可以带她出去。

  娜塔莉:为什么?

  皮妈:因为外面有很多陌生人。

  娜塔莉:陌生人可以做朋友。

  皮妈:不可以,陌生人也可能是大灰狼。

  在不确定性规避高的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不确定性,寻求稳定,避免各种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对于不符合常规的想法和行为也表示怀疑和拒绝,因为不知道它们会带来怎样不确定的结果。在不确定性规避低的文化中,人们有较低的焦虑感,更能接受不同的意见,更愿意冒险。在中国文化中,父母会教育子女“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给陌生人开门”,陌生人就是“不确定事物”的代名词。皮妈不愿意让皮皮去接触陌生事物,因为不确定带来的结果是好还是坏。而来自西方文化的娜塔莉不能理解,认为陌生人也是可以做朋友的,因为西方更主张去冒险,去创新去求知,对模棱两可的东西他们更容易接受,更有强烈了解的愿望。

  (4)皮妈:你干嘛跟人孩子说那个呀?

  娜塔莉:性教育要趁早。

  皮妈:那也不能跟人男孩子说这个呀。回头人妈来了打你啊。

  在许多文化中,性通常被视为禁忌,被划分到肮脏和危险的区域,一提起来就会使很多人精神紧绷。对于不确定性规避高的文化,性教育是个掌握不清楚方向的舵,开启了不知道能不能到达自己理想的彼岸。中国家长对性教育的态度保守,所以皮皮妈提醒娜塔莉不要对小孩提性教育的问题。而对于不确定性规避低的西方文化,性是认识的必修课,能让孩子产生性别认同,学会尊重和保护自己,让自己更加健康自信快乐。娜塔莉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出发,不自觉地给皮皮灌输了性教育方面的知识。

上一篇:从电影《刮痧》中的父子关系看中西文化冲突实论文下一篇:商务谈判跨文化冲突能力的评价与作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