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寺导游词参考

2020-08-23实用文

普济寺导游词参考

  各位团友:

  大家好!现在我们去游览普济禅寺。我首先介绍一下普陀山的概况。

  普陀山地处浙江省东北部的莲花洋上,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与朱家尖、沈家门构成“普陀旅游金三角”,是舟山旅游资源的精华。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是鞭菱形,南北长6.7公里,东西宽4.3公里。普陀山历史悠久,四千年前就有人居住。春秋越王勾践时就是公元前497——465年期间,称“甬东”。西汉成帝时,即公元前32——前7年间,由于普陀山洞穴多,水质好,气候适宜,药材丰富,炼丹家梅福由江西来山居洞炼丹,人称此山为“梅岑”。唐大中元年,天竺(古印度)僧人来山燃指礼佛,传说在潮音洞曾亲睹观音现身。五代梁贞明二年,即公元916年,日僧慧锷自五台山请得观音菩萨途径普陀山首创“不肯去观音院”。宋、元时佛教发展很快。普陀山成为僧侣绝弃尘俗的清静佛地,原有的佛教各宗也统一归于禅宗。明万历三十三年即公元1605年,神宗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山以寺为名,始称普陀山。明清两朝,普陀山佛教兴废交替,可谓普陀山佛教的全盛期。遂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鼎盛时期山上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庵堂88座,茅篷128座,僧尼3000人,真可谓“有宅皆寺,遇人即僧”,不愧为“海天佛国”。

  普济禅寺是全山219座寺院中最大的寺院,是山中供奉观音大士的主刹。又叫前寺,建筑面积为11400平方米。寺前有石牌坊、御碑亭、海印池、湖心亭、多宝塔、万寿桥等等。 现在,请大家下车步行,迎面看到的是石牌坊。这是一座四柱三门的牌坊,高近20米,柱上横楣雕刻的云纹与石葫芦非常精致。请看坊内北侧,有一石碑,上面写着“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据说,这是皇帝立下的圣旨,过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观音大士的崇敬。现在的步行道,既方便了游人,又保持幽静,更显出一派佛国的庄严氛围。

  走过石牌坊就是御碑亭,上盖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它位于普济寺正山门前,建于雍正9年,即公元1731年。内竖汉白玉玉碑,高3米,宽1.5米,碑顶刻蟠龙,这是普陀山现存碑石中制作规格最高,石质最好的一块。此碑刻于雍正12年,即公元1734年,碑文详载当年本山兴修情况。真是书法精妙,石刻完美,可谓“双绝”。

  现在,请大家环视莲花池。各位团友,我们现已置身于普陀山十二景之一“莲池夜月”盛景之中。该池古时称“海印池”,建于明朝,原来是僧众放生处,后因种植莲花又得名“莲花池”。

  讲到这里,有人会问:“为什么寺前都要造放生池?”放生,本是我国历史上一种风俗习惯,后来与佛教的“慈悲”、“不杀生”等教义相融合,进而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佛事活动。对此,有法师更深刻的开示说:信佛的不应该无辜杀生,应慈悲爱护众生。不仅要求人类之间永久和平,也要求众生的和合相处。反对杀生,提倡放生,暗含着使整个众生界成为一个没有战争、没有苦难的和平乐园。一番话点出了小小放生池的内涵之广、意义之深。 请往前看,池心有亭榭卓立,八角上翘名“八角亭”,又名“湖心亭”。石径环绕,构建精巧,亭水相映,颇具诗情画意,令人遐想。再请大家朝东看,有一座石拱桥,叫“永寿桥”,高8米、宽7.5米,长40米,是明万历三十四年,即1606年所建。桥柱上雕刻神态各异的小石师40只,精巧逼真。往西看,有一座与永寿桥相呼应的小桥,名“瑶池桥”,四角装饰有龙头的图案,每逢下雨,龙嘴吐水,情趣盎然。

  请各位朝东南看,有一石塔名“多宝塔”,被誉为普陀山“三宝”(杨枝观音碑,普陀鹅耳枥树)之一。建于元顺帝元统三年,即公元1335年,是当时普陀山僧人孚中向南京的藩王宣让王募资建成,因此又名“太子塔”。孚中名怀信,浙江奉化人,以勤俭简朴著称,

  为兴建名山道场,他多次外出云游募化。塔旁原建有太子塔院,现被毁。

  整座塔用太湖石砌成,方形五层,高18米,有台无檐。基座平台的四个转角都饰有 (虫离)首,张口作吐水壮;第二层用蟠龙绕柱,柱头饰有莲花,龙的体态雄健修长,形象生动,线条流畅。每层塔的四面雕壶式门的佛龛,内供全跏跌坐式佛像,属于古代蒙古族统治者信仰的佛教密宗的造型,如观世音塑像体态妙若少女,神情凝妩媚,给人以亲切温柔之感。顶层的四角饰蕉叶山花,塔刹为仰莲宝瓶,意为佛报生的净土。它是目前普陀山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如此精致而有确切年代的石结构方塔,在浙江仅此一座,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过去,每到凌晨,人们常在太子塔院中闻听普济寺传来的钟声,形成“宝塔闻钟”的景观,这也是普陀山十二景之一。在此。也可清晰听到百步金沙的澎湃潮声,与悠扬的钟声相交融,颇能启人遐想,发人幽思。

  讲到这里,有人会问:“寺院为什么要敲钟?”通俗地说,大钟是警人破迷的信号台,而且每天早晨、晚上要各撞108下。当然,撞108下是有由来的。对此持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凡撞钟一百零八声以应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之数。”另一种意见是,因为众生界有108种烦恼,撞一下,解一个烦恼,常言道:“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这说明了为什么要听钟声的原故吧。若大家亲身尝试一下,也许就更明了。

  请看,前面就是普济禅寺。此处三门并立,中为正山门,较高大,东为东山门,西为西山门。三门即“三解脱门”,意为“空解脱,无相解脱,无愿解脱。”三门分别叫“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又因为寺院多建于山林之中,也称“山门”。其他地方所见到的山门也同此理。它是佛界和俗界的分界线。三门雄姿出现在僧俗众人面前,寓意进门之后,应该僧俗有别,要遵守寺规,不能喧哗吵闹,不要扰乱佛门清净。现在,让我们步入寺内。寺名的由来,过一会儿再向大家解释。正山门紧闭着,大概有人会问:“正山门关着,我们怎么进寺内?”在回答这一问题前,我得讲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皇帝夜游普陀山。游至佛顶山,游兴起,忘了归程,返回时,寺院大门早已被关,要求开此门,却遭拒绝。“国有国法,寺有寺规”。乾隆虽是皇帝,也没有办法,只有遵守寺规,经东山门入门。后来,乾隆皇帝回宫后,极为恼怒地下了道圣旨:从今以后,正山门不能开。现在只有国家元首、寺院菩萨开光或方丈第一次进门才打开。其实,正门为万寿亭,内竖明万历、清康熙、雍正三块御碑。中间一块是康熙御碑,由石赑驮者。相传石赑是龙的儿子,力大,好负重,曾负过海上仙山。一座功德碑所以要它来背,是暗示人们:康熙皇帝功德无量,只有石赑才能驮得起这无量功德。好,故事讲到这里,现在,让我们从乾隆皇帝走过的东山门入门。

上一篇: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下一篇:山东曲阜孔庙导游词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