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勃兴》说课稿(2)

2021-01-01实用文

  《中华文化的勃兴》说课稿2

  一、说重难点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史、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本课的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这三点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而且影响至今。学生应重点掌握。

  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是本课难点。首先,古代科技史、文学史和文学方面的知识教师掌握也不全面和系统;其次学生这方面的知识也不充分,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设计直观,通俗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说教法

  1、利用有关“文字起源”的课前提示引入新科。

  2、“文字的演变”,内容比较坚深、抽象,尽量用一些具体形象的材料,尽可能通俗的讲解。指导学生读课后“自由阅读卡”,帮助学生理解甲骨文的价值。

  3、“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目的是本课的难点。学习远古祖先观察、记录日、月等天文现象的内容,将大小字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用事先剪裁好的圆月模型演示全食、偏食现象,学生直观了解天文现象。

  在学习历法时,拿出农历本,让全班学生观看,知道一年是多少月、多少天,知道阴阳合历。让学生写出24个节气中的一部分,最后,教师用事先写好的24个节气的全称由学生朗读一遍。

  在学习医学时,在学生理解了我国古代医生诊断病情是用“望、闻、问、切”的含义后,由师生扮演医生和病人,对四种诊断进行表演。使学生直观、形象了解四种病情诊断的含义。

  4、“屈原和钟古之乐”。一、粗略介绍一下屈原生平;二、师生共同归纳出《离骚》的文体、内容和写作特点。

三、说学法

  1、注意梳理知识。本课内容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指导学生在课后根据三个子目按类别表格归纳学习内容,也可让学生打乱书上结构,按朝代时期总结这一阶段的文化成果。通过按类和顺应两次梳理、加工知识,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

  2、试作探索和研究的尝试。学习本课后,引导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例如;分析常见汉字的构造方法,探索中国古代乐器的演进过程。总之,通过对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全方位得到提高。

四、说教学程序

  1、利用“文字起源”的课前提示引入新课。

  2、对“文字的演变”,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古代甲骨文的“象形”文字演示出来,学生猜是什么字,然后写成现代字。

  3、“动脑筋”:观察上面的三个甲骨文字,猜一猜,“伐”字是怎样表达意思的?

  4、“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用象形、直观的模型,二十四节气和师生编演历史小剧,使学生了解这些成就。

  5、“屈原和钟鼓之乐”一目,介绍屈原生平和《离骚》的文体、内容和写作特点。对编钟作简要介绍。

  6、完成练一练,活动与探究。

五、说教学效果

  通过对本课学习,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中华文化的勃兴》说课稿3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设计、说评价、说开发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一课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本课的内容是初一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的第5课时,有着“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大变革的时代“,下启统一国家的建立,属于社会人文的范畴。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史、医学和音乐的成就。但是古代科技史、文学史和文学方面的知识教师掌握也不全面和系统;其次学生这方面的知识也不充分,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设计直观,通俗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说学情:

  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有主动学习的愿望。这样便于老师通过图片、小故事、小常识等资料入手,逐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我校是一所镇级初级中学,学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较大。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形成完整的概念,这就要求在教材的处理上,要合理的组织现有的教学,这就要求我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体会。

三、说模式:

  以激发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探索信息,课上提出问题深化知识以及当堂同桌互助分层达标,力争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高效,也就是初中历史“学”——“问”——“帮”三环节教学法。

  1、图文张贴,抛砖引玉,激发兴趣,自主探索,当堂展示。(课前“学”)

  2、教师少问,学生多问,积分鼓励,质疑辩论,深入探究。(课中“问”)

  3、同桌互助,双人双考,先开后闭(卷),分层达标,“捆绑”评价。(课中“帮”)

四、说设计:

  1、利用“文字起源”的课前提示引入新课。

  2、对“文字的演变”,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古代甲骨文的“象形”文字演示出来,学生猜是什么字,然后写成现代字。

  3、“动脑筋”:观察上面的三个甲骨文字,猜一猜,“伐”字是怎样表达意思的?

  4、“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用象形、直观的模型,二十四节气和师生编演历史小剧,使学生了解这些成就。

  5、“屈原和钟鼓之乐”一目,介绍屈原生平和《离骚》的文体、内容和写作特点。对编钟作简要介绍。

  6、完成练一练,活动与探究。

六、说评价:

  新课标要求我们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我使用了评价量规,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和老师点评的评价方式。从基础知识的衔接,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收获与感悟四个要素来进行评价。

  1、基础知识的衔接:主动参与,积极回顾之前的相关历史,联系旧知识,描述准确,语言精练;表达全面,重点突出,能对知识进行一定的整合,形成连续的知识体系。

  2.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熟练掌握单元的重点、难点;能够对教材进行分析和整合;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深刻的反思。

  3.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网络信息,对周边的老年人进行历史回顾性访问;态度积极,参与热情高,出勤率高。

  4.收获与感悟:能从知识、思想方法、问题三个方面总结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说开发:

  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是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条件。首先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要以课本为主,充分利用本教材的优势特色,挖掘教材内涵和逻辑关系,使学生分享这些资源,开阔视野,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还利用校内校外资源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知识,也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结合教学实际,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和采访,从多角度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教学,比如本节课插播了大量的视频、图片等,有益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感受历史,激发兴趣,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增强他们的历史感和历史理解能力,以丰富历史学习资源,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粗浅的看法,其实在课堂改革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摸索的还有很多,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课堂教学改革一定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您的聆听,期待您的指导,谢谢大家。

【《中华文化的勃兴》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相关文章:

1.《中华文化的勃兴》说课稿范文

2.中华文化的勃兴说课稿

3.中华文化的勃兴说课稿

4.《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

5.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

6.《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优秀教案

7.高二政治《源远流长中华文化》说课稿范文

8.《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说课稿范文

上一篇:拍球的启示作文400字欣赏下一篇:我的好妈妈中班音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