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

2018-07-16背影

  教学设计是要实现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以下是“二年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 对话导入。

  师:我们最熟悉最亲近的人就是父母了,如果让你写一篇文章来表现父亲,你会选取什么材料?

  几生发言,师注意简要点评。

  师:作家朱自清先生也写父亲,选取的却是父亲的背影。而正是这篇题为《背影》的文章,自上世纪20年代问世以来,至今80多年来经久不衰,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读者。今天我们就一起品读《背影》,感悟父爱。

二、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了解什么?或者,你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几生分别发言。问题主要集中在:作者为什么写父亲的背影?父亲的背影是什么样的?

  师归纳,及时板书在黑板右侧(怎样的?为什么?)。

  师:学贵有疑,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这两个问题我们将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重点探究。解决这两个问题有个前提,就是得先弄清这背影背后的故事

三、走近背影

  速读课文,看看令儿子念念不忘的背影是父亲在什么情形下的背影?

  两生分别回答,明确:父亲送儿子去车站,在月台为儿子买橘时的背影。

  师: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背影呢?下面我们找到重点写背影的语段细细品读。

四|、品读背影

  师:谁能够有感情地朗读第六段?其他同学听读,画出具体描写背影的词句。

  一生读完,师给与鼓励性点评。

  师:画的哪些词句?

  指名读后,课件出示: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师:动情地读读这些语句,想想:这是一个怎样的背影呢?

  生读,思考。师提示生可以多读几遍。

  生:这是艰难的背影。生结合动作描写分析。

  师注意倾听,引导学生品味词语“蹒跚”“ 探”“攀”“缩”“倾”等词语,体会艰难。由几名学生充分发言,把这个点品透。并反复朗读,读出艰难的感受。

  生:这也是个朴实的背影。生分析外貌描写。

  师注意点评,由“黑色”引导学生分析父亲当时的处境(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理解这更是一个沉重的背影。在分析的过程中反复朗读,齐读。

  师:这么艰难,这么沉重,非得去买橘子吗?非得亲自去买吗?

  生:可以不买,也可以让儿子自己去买。

  师:父亲为什么非得自己去买?

  生:因为爱。……

  师:其实,父亲的爱还体现在其它的一些细节中,你能在文中找到吗?

  生找到第二段、第四段、第五段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并分析。师注意点评和引导。

  师:母亲没了,工作丢了,值钱的东西都卖了,剩下的只是累累的负债和一家需要他来供养的老老小小,父亲该是多么的痛苦和焦急啊!尽管如此,他却坚持送年已二十的大儿子去车站,在月台,手脚并用,爬上爬下,就留下了这样辛酸的背影:示意生齐读屏幕上背影片段。

  师: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个感人的场景。播放视频:《背影》电视散文父亲爬月台买橘情景。

  此时此刻,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生:父爱伟大。

  师:是啊,父爱如山。

上一篇:背影教学设计范例下一篇:有关写《背影》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