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与《城市》反现代性的对比(3)

2018-07-20边城

三、结语

  沈从文认为城市中的人的堕落是更严重的,这是以都市相对于乡村中较高的物质文明程度出发的,因为“城市中人生活太匆忙,太杂乱,耳朵眼睛接触声音光色多些疲惫,加之多睡眠不足,营养不足,俨然事事神经异常尖锐敏感,其实除了**欲意识以外,别的感官都有点麻木不仁。这并非你们的过失,只是你们的不幸,造成你们不幸的是这一现代社会。”“物质文化”不仅席卷了城市,而且迅速蔓延到农村,使“中国农民固有的朴厚、刚直、守义已一扫而光。代替这种性格而来的特点是虚伪与油滑……”其结果是:“一切使民族向上的名词,都失去了良好反映,不是变得毫无意义,就是变得非常可怕”;而“这些人堕落了国家的地位,民族的人格,自己还不明白”。但是沈从文揭示都市之丑,是丑在人事,而没有提到科技文明。因为他认为生命是上帝的造物,本质上是美丽的,生命本性只有在其最初家园即自然中,才能得到真实而充分体现。而卡扎菲有着浓厚的乡村情结和反全球化情结,《城市》最突出的主题即是,热情讴歌乡村,站在农业文明的角度,批判工业文明。另有对死亡、孤独、信仰、权力的思考。卡扎菲淋漓尽致地发泄着他对都市文明的敌意和仇恨。他把都市描绘成一个可怕的地狱。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将相对的差别绝对化,乃是那些偏执有余而理性不足者的共性。与对城市的彻底否定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卡扎菲对乡村生活的美化。卡扎菲是以一种简单化的方式来认知和叙述生活。在他的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到,可怕的自大和狂妄,如何扭曲了一个人的内心,又如何限制他用真正文学的方式表现生活。

参考文献:

  [1]陈长春.透视《边城》论沈从文小说的反现代性[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2]孟聘.《边城》与《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J].青年文学家,2011,(5).

  [3]李永东,等.沈从文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J].中国文学研究,2004,(3).

  [4]任葆华.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心理[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6).

  [5]王明科.论沈从文的现代性的文化反思[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5,(4).

  [6]寇程鹏.中国审美现代性的四大范式及其命运[J].西南大学学报,2010,(1).

  [7]张雅婷.从《边城》看沈从文的文化立场[J].大众文艺,2009,(5).

  [8]李永东.对抗“存在的被遗忘——沈从文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J].南都学报,2004,(2)

上一篇:沈从文湘西世界中的神巫形象下一篇: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