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大学语文》前赤壁赋考点及试题(2)

2018-07-13赤壁赋

  考点与试题

  一、选择题

  1.《前赤壁赋》是苏轼被贬至何处时所作(  )

  A.杭州

  B.湖州

  C.密州

  D.黄州

  2.《前赤壁赋》是一首(  )

  A.抒情小赋

  B.骚体赋

  C.文赋

  D.骈赋

  3.北宋开创豪放派词的词人是(  )

  A.欧阳修

  B.苏轼

  C.辛弃疾

  D.王安石

  4.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抒情和说理都借用的自然景物是(  )

  A.清风、明月、江水

  B.清风、芦荻、明月

  C.江水、明月、箫声

  D.江水、秋雾、清风

  5.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作家是(  )

  A.欧阳修

  B.苏轼

  C.辛弃疾

  D.陆游

  二、填空题

  1.赋是___________代形成的一种文体。

  2.苏轼《前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光接天。

  3.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__________;余音袅袅,__________。”

  4.苏轼《前赤壁赋》:“寄蜉游于天地,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

  5.苏轼在《前赤壁赋》一文中继承并发展了赋体的传统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3.举酒属客。

  4.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5.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6.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8.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

  9.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10.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11.托遗响于悲风。

  12.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四、简答题

  1.根据作者情感的变化划分层次,写出层次大意。

  2.本文在结构上继承了赋的何种表现手法?其实质是什么?

  3.本文关于清风、明月、江水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4.作者在本文中是如何描绘箫声的?

  5.本文阐发了什么哲理?表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五、分析题

  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箫声的?

  2.文中“余音袅袅,不绝如缕”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这段对箫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上一篇:《后赤壁赋》的练习题目及答案下一篇:《赤壁赋》通关高考复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