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的悲音从何而来(3)

2018-07-20赤壁赋

  但是,把忠君用世作为自己人生信条的苏轼,绝不会从此就消极颓唐,一蹶不振。在回答客的话语中,仍然扣住上文的水与月,通过辩证分析,得出“物与我皆无尽也”的结论。“无尽”者,永恒也。因此,大可不必发出人生苦短的哀叹,且去享受这月明江阔的自然美吧。于是,文章便在欢乐中结尾了。在逆境中保持旷达乐观的心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正是苏轼在波澜迭起的政治生涯中养成的一贯的处世态度。

  需要指出的是,苏轼一生执著追求的是为国出力,为民效劳,而不是个人的功名利禄,更不是游山玩水的乐趣。因而,从文章的结尾,我们既要看到作者在拥抱自然中寻求解脱的旷达乐观,又要看出这旷达乐观中所蕴涵着的忠君用世而不可得的无奈。从那水光接天而又雾气横江的朦胧景色中,从那杯盘狼藉、主客醉卧的场面中,难道我们不能感受到几分这种苦涩的无奈吗?《《赤壁赋》的悲音从何而来》相关文章:

1.《赤壁赋》的悲音从何而来

2.“乌台诗案”和《赤壁赋》

3.《赤壁赋》课堂实录

4.《赤壁赋》“窈窕之章”探解

5.读苏轼《赤壁赋》

上一篇:《赤壁赋》教学案例下一篇:《赤壁赋》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