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新解

2018-07-20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即事写景,状物抒情,其细腻,其贴切,其真挚,历来为人所称道。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名教师,读罢,不禁感触既深,且联想颇多。春雨润物,与教书育人,何其相似,意象物态,与为师之道,无不相通。

  春雨所润的对象是物,是能够开出艳丽的花朵的春苗。我们不是常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吗?因此我们可以很自然地把诗中的“物”“花”,理解成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对象。

  教育的动机是什么?不是把学生当做敌人加以惩戒,不是当做木头随意摆布,而是把他们看作有思想、有情感、充满了生机的鲜活的人去对待。因此,教育的出发点或者说动机,就应当是“润物细无声”中的“润”,即用 阳光、养料、水分滋润他,助其茁壮,促其成长。

  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是什么?是“知”。“好雨知时节”,好雨有“知”,教育者岂能无知?岂能盲目?“知”就是彻底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生活的环境(家庭的、社会的)、前后的际遇,以及上述因素引起的阶段性的变化。其次,要认真分析研究,找出本质性、关键性的因素,从而,对一个学生的优缺点作出正确的判断,对矛盾的主次性质作出正确的界定,为如何开展教育制订相应的具体措施、预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学生,不是见面遇事就不分青红皂白讲一通,而应找准恰当的时间、恰当的阶段(思想发展的阶段)开展工作。“当春乃发生”,“春”者,即教育对象最需要教育的时候,最容易接受教育的时候,最渴望得到指点的时候。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春”就是愤悱之时。掌握了对学生施行教育的时间、阶段以后,还必须抓住时机,当机立断,采取行动,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就是“当春乃发生”中“当”字的要义。

上一篇:《春夜喜雨》评解下一篇:《春夜喜雨》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