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文化意义(3)

2018-07-20杜甫

  影响:千年文化

  杜甫对后代具有巨大的影响。他的影响还远远地溢出了文学的范畴,广泛地进入了中华文化的各种形态,深深地植根于后代人民的心中。杜甫一生中写过许多歌咏祖国壮丽河山的名章隽句,这些壮丽的诗句到处被刻石、铭碑,从泰山石壁上多处铭刻的《望岳》到岳阳楼畔的《登岳阳楼》诗碑,杜诗与所咏河山相映生辉,为自然景物抹上了浓重的文化色彩。只要是一个对中华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当他登上泰山时,心中立即就会涌现“一览众山小”的意念。同样,当他在岳阳楼上眺望洞庭湖时,也肯定会情不自禁地吟出“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的诗句。雄伟壮丽的大好河山,已经整体地经受过杜甫审美目光的投射,从而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了。

  杜诗还成为后代书画艺术的不尽源泉。历代书家以杜诗为书写对象蔚然成风,仅收藏子成都杜甫草堂的杜诗书法作品就有出自祝允明、董其昌、张瑞图、傅山、郑燮、何绍基、康有为、章太炎、吴昌硕、于右任、沈尹默等名家之手的珍品数十幅。杜甫诗意画则成为各地博物馆都有收藏的一大种类,从上海博物馆所藏宋代赵葵的长卷到成都杜甫草堂所藏现代徐悲鸿、潘天寿等名家的精品,杜诗与画家的艺术构思相得益彰,美不胜收。

  杜甫的影响还进入了通俗文学的领域,从金院本《杜甫游春》开始,杜甫成为戏剧人物,元杂剧、明清传奇都有敷演杜甫故事的剧作,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大人民对杜甫的热爱。

  当然,杜甫更深刻的影响表现在对后人人格的陶铸上。自从宋人确立杜甫的人格地位以来,凡是爱国的人士无不爱读杜诗,从中寻求精神的熏陶,北宋末年爱国名将宗泽临终前长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同时的李纲则在决心以死报国时书杜诗赠义士“以激其气”。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在燕京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杜诗是他最重要的精神食粮,以致于他一气作成了《集杜诗》二百首。而明末拒不降清的义士王嗣奭奋笔著《杜臆》,说:“吾以此为薇,不畏饿也。”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的形成当然不是少数人的功劳,但在其陶铸过程中杜甫的影响是不可或缺的。由于中华民族的人生态度带有浓厚的审美意味,而中国的诗歌又是中华文化诸形态中传播面最广泛、感召力最巨大的一种,所以杜甫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杜甫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杰出代表。

  文化是人的创造物,是人类活动的总和。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对人的思考、对人的关怀,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所以,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虽然博大精深,在物质形态与精神形态上都使人有观海难言之感,但是她最重要的积淀则体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上面。杜甫的人格典型地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杜甫是为陶铸中华民族文化性格作出了最大贡献的少数杰出人物之一。一部杜诗,其终极价值正在于它对中华文化作出了最生动、最丰富的阐释。所以我完全同意本文开头所引闻一多的论断: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上一篇:杜甫三别原文及鉴赏下一篇:杜甫的悲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