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江汉》古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2018-07-22杜甫

  江汉

  作者: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释:

  1.江汉:长江、汉水之间。当时杜甫在湖北公安,地处江汉。思归客:杜甫自谓,因为身在江汉,却时刻思归故乡。

  2.乾坤:天地间。腐儒,即迂腐的儒者,这里实际是指不会迎合世俗的、正直的读书人。诗人以此自嘲,但也颇有自负之意:天地之间象我这样的"腐儒"还能有几个呢?

  3.片云句:诗人慨叹自己和浮云一样在远天飘泊无定所。

  4.永夜句:与孤月一起度过长夜。

  5.落日:借指暮年。这时杜甫五十六岁。

  6.苏:复苏。病欲苏:病快要好了。

  7.古来两句:用"老马识途"的典故。《韩非子·说林》:"齐桓公征伐孤竹以后,在返回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提议用老马在前面领路,于是找到了归途。诗人借此表示:自己虽年老多病,但还可为国效力。

  翻译:

  我漂泊在江汉一带,思念故土却不能归,在茫茫天地之间,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因此,我虽年老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句解: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漂泊江汉,我这思归故乡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江汉",长江、汉水之间.首联表达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有自嘲意."思归客"是杜甫自谓,因为身在江汉,时刻思归故乡,但思归而不得,饱含天涯沦落的无限辛酸."乾坤",即天地."腐儒",迂腐的读书人,这里实际是诗人自指不会迎合世俗.如果说前一句还只是强调诗人飘泊在外的思乡之心,后一句则将自己在天地间的渺小孤独感吐露无遗.诗人原来的抱负是要经天纬地的,然而越到人生的最后阶段,他越是痛感自己的渺小无力.其中的痛楚和无奈该有多深!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像飘荡在远天的片云一样远客异乡;与明月一起,孤独地面对漫漫长夜.颔联为工对."天共远",承江汉客;"月同孤",承一腐儒.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慨叹自己飘泊无依.不过,在明月的皎洁和孤清中,我们又体会到了诗人的孤高自许,他的心,仍然是光明的."永夜",长夜.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我虽已到暮年,就像日将落西山,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逐渐好转.颈联为借对,"落日"比喻暮年,而非写实."秋风"句是写实.诗的意境阔大而深沉,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积极用世、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疏",复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自古以来存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体力,跋涉长途.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身虽年老多病,但智慧犹可用,还能有所作为.《韩非子·说林上》里讲,春秋时管仲随齐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道路.管仲提议用老马领路,于是找到了归途."老马"是诗人自比.

上一篇: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其四》翻译赏析下一篇:杜甫《别王十二判官》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