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羌村三首全赏析(4)

2018-09-27杜甫

其 三

  (主要写邻人之情——哭)

  《羌村》第三首,化笔墨略多,前二首只十二句,此首十六句。全诗写道——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植浊复清。苦辞: “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这首诗,着重写邻家父老深情相访。前八后八,各自一层意思。现先看前八句的大体意思——

  一群家鸡在乱啼,正当鸡在打架时来了客人(即邻人);主人将鸡赶开后,才听到“客人”敲门声(“叩柴荆”)。

  原来是村里的几位父老乡亲,特为我远行归来而到家看访慰问的(此处的“问”,是慰问之意)。他们各人都带了礼物,从壶中倒出浊酒与清酒,交互递酙,各领村农酒味。

  这是此诗第一层意思,接下的八句,又是一层意思,写饮中问答,其辞包含悲凉之情。诗之大意是说——

  父老们反复对杜甫说:“您别嫌弃这酒味太薄,因为黍秫地没有好好耕种;这战乱一直没有完结,孩子们(即“儿童”,父老称壮丁之辞)全被抽去东边打仗了。”

  众父老呵,杜甫我为大家唱一支歌吧! 谢谢父老们在这艰难境况下对我的深情厚意。唱罢,我只是仰天叹息,而在座的人们都掩面哭泣,涕泪沾襟。

  为什么出现这样情况?

  这是因为同处于一个乱离时代,有着共同遭遇,相关命运。因此,也都具有相似的心境,共同的感情,这样,引起共鸣,是意料之中了。

  在这首诗中,有几个词语要加以细察。比如:

  ①诗之开头的“鸡叫”,正好与首章的“雀噪”相呼应,同是为突出农村“荒寂之景”而设的。这里的“客至”与开头的“客至”虽为两指(即开头是指“千里归客”的诗人自己,这里是指“邻里之客”的邻家父老),但彼此同是身逢乱世之人,都在“遭飘荡”之中,痛痒相关,休戚与共。现在,杜甫回了家,成了“非主之主”,父老村民“反主为客”。这是一种特殊的主客关系,也正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生还偶然遂”的内容。

  ②这里的“为父老歌”,不是欢乐的歌唱,而是“长歌当哭”之歌,是一曲悲歌。这里的“艰难”二字,含蕴极丰:既写世乱之状,又言国家之忧;既述身世之感,又诉生计之窘。如此种种内容,全囊括于这“艰难”一词之中。因此,最后的“仰天叹”,正表示了世人对乱世之无可奈何之心;“泪纵横”,恰当地、真实地表现了“乱离人”的深重苦难。这里的“泪”与首章的“泪”,汇成了一片汪洋的“泪海”,激起了忧国忧民的巨浪(心潮),使诗人发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读了《羌村三首》,我们清楚地看到杜诗那种“沉郁顿挫、含蓄浑厚”艺术风格在本诗的体现。同时,也更好地领会到前人之所以赞其诗为“诗史”、赞其人为“诗圣”的道理所在。诚然,杜甫的政治生涯是很短促的,最高官职只不过是四个月的“左拾遗”,一个从八品的皇帝身边的谏官。但是,他却是一个政治性极强的诗人。他现存1445首诗,极大部分都叙述着时代的苦难、国家的安危和民众的颠沛,具有极浓的政治和社会内容,具有很高的人民性。

  《羌村三首》组诗,虽然不像“三吏”、“三别”和《北征》,《咏怀五百字》等诗歌那样正面地讲论时事,反映社会,是属于显而易见的“诗史”。但是,从诗歌形象地再现杜甫当时生活片断中,也不难看出“安史之乱”时唐代社会的一个侧面,让人感到那个时代的脉博。诗人是极愿在国家危难之秋,为朝廷效力的,但他却被无情地“放还”,赶出了朝廷。诗歌反映了诗人此时此刻的种种感受:对国、对家、对往事、对今事,以及对今后之日忡忡忧心,使人看到这位“诗圣”的纯洁、高尚的心灵。

上一篇:《梦李白二首·其二》古诗原文及赏析下一篇:饭颗嘲杜甫的诗词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