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教对联(3)

2018-07-22对联

  四、激发兴趣——趣讲对联

  在传授对联知识时,为了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举例的时候要举一些有趣的例子。如苏东坡偷改小妹联: 苏东坡的妹妹才貌双全,能诗善对。为了替小妹找到如意郎君,苏家准备以文招婿。富家公子方若虚对小妹早就倾羡,于是呈上几篇诗文,小妹看了觉得平淡无奇,用联批复曰: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苏东坡生怕这样的联语得罪了方家豪门,便悄悄地在小妹的上下联尾各添一字,方公子读后喜出望外,笔者问同学们添了什么字?大家议论纷纷,各抒已见,争先恐后上台把添的字写出来,写了几十个,然后再筛选,最后一致认为是这样添加:“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真是准确无误。同学们学到了知识,也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同学们也把网上流传的对联拿来与笔者分享:“抄语文,抄数学,抄英语,抄抄就过;考初中,考高中,考大学,考考都愁”,还有“风在刮,雨在下,我在等你回电话;为你生,为你死,为你守候一辈子”,搞笑的“爱国爱家爱师妹,防火防盗防师兄”。在互动中,同学们体会到对联的妙趣,在笑声中又了解到有关对联的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五、降低门槛——学对对联

  据有关统计,各级楹联学会的会员约有10万大军,加上爱好者的人数,有100万。对于我们这个有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这个数字实在无法让人兴奋。要让对联这一最能体现汉语言文字魅力的形式深入人心,传承下去,就不能过分讲究对联的平仄、工整。尤其是对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职生来讲,难度大,他们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对联的普及。就好象把一个苹果挂得太高,他们跳起来摘不到,跳多几次就再也不跳了。因此,笔者在对联教学中,遵循“内容由易到难,字数由少到多,平仄由宽到严”的原则。比如,有学生家在黄山洞,就以“黄山洞”为上联出题,学生也以地名作下联,有的对“碧水湾”,有的对“碧桂园”“黑龙江”等,学生是脱口而出的,觉得难度不大,兴致倍增。然后又加两字以“日照黄山洞”为上联出题,学生对“日落黑龙江”“春到碧桂园”“雨打红河谷”等。虽然第二字的平仄和上联没有对立,虽然出现了重字,但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同,句式相同,就应给予鼓励。经过老师的提示,学生也能对出“月出金耀园”“春回碧桂园”“雷鸣蓝波湾”“风吹银河湾”等佳对。相信经过科学的训练,学生是能够学好对联的。  六、提供阵地——开展对联课外活动

  为了巩固对联知识,要适当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利益于课外”,提高学习效率。课外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征集最喜爱的春联或收集名胜古迹对联,并进行展示。第二,组织讲对联故事竞赛活动。第三,成语妙对。有些成语是两两相对,妙语天成,宛如一副副精妙的对联,让学生为这些成语配对,如“瓜熟蒂落”对“水到渠成”等。第四,古诗文对句比赛。古诗词里有很多对仗工整的诗句,让学生找出来。第五,指导学生写反映学校生活的对联,如寝室对联、课室对联、社团对联等。

  希望广大的语文教学工作者,重视对联在传承文化方面的作用,共同探索,把这种世界独一无二的语言艺术移至课堂,并使其发扬光大。

上一篇:同学毕业留言初中下一篇:鸡年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