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的艺术成就

2018-07-2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引导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不朽的形象,是我们永远的精神食粮,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哪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发表于三十年代初(1931—1934)。这是一部符合时代要求而又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作品。当时,正是苏联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万众一心,朝气蓬勃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阶段。各条战线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党和人民要求作家用自己的笔墨描写这些新人新事,颂扬无产阶级先进战士崇高的精神面貌。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还专门发出号召,要求作家“创造我们时代革命者的典型。”奥斯特洛夫斯基积极响应党团组织的号召,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优秀作品中,以苏联十月社会革命、国内战争、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为历史背景,成功地塑造了一代新人的光辉形象,正确地回答了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苏维埃新人是怎样成长起来的等富于哲理性的问题,具有伟大的思想意义。

  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伟大艺术成就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任何一部分成功的作品多半都是和著作者的血泪写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是传记作品,但它所反映的基本是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极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是他对生活的切身体验,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哲理性思考和总结。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是俄罗斯人,出生在乌克兰西部边陲的沃伦省(现属罗夫诺州)的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艰难的时世,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孕育了对权贵和剥削压迫者的憎恨,从小就形成了桀骜不驯的反叛性格。

  尼古拉从小好学,从六岁起就渴望进小学读书,但都因生活困难而未能如愿。到十月革命后,他才有了就学的可能,但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只好半工作半读:他一边读书,一边在车站食堂当杂工,在发电厂给锅炉工当助手。尼古拉有如饥似渴的求知欲,尤其喜欢读诸如《牛虻》等这类描述具有反抗精神的英雄形象的书籍。尼古拉从小就对以消灭剥削、消灭压迫、解放人类为斗争目标的布尔什维克党有一种近似本能的亲和力。他自幼养成了刚毅果敢、坚定不移的个性。他对自己立志要做的事义无反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基础提炼加工而成的。我们很难将作品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和作者本人的经历分开,但却决不能把真实和虚构两者混同起来。诚如作者指出的:[1]“这是小说,不是什么人的传记”。“我在书中描写的不是某一个保尔·柯察金,而是千千万万个柯察金,千千万万个为争取自己的幸福而奋不顾身地投入战斗的男女青年”。小说中除了保尔·柯察金,还有对他的成长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朱赫来,阿尔焦姆,以及冬妮娅,谢廖沙和丽达,赖雅等一代人。保尔·柯察金是苏联第一代共青团员的缩影。他的个人命运与十月革命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上一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告诉你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下一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