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屈原》、《蔡文姬》谈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4)

2018-07-20郭沫若

(二)戏剧情节构思巧妙

  郭沫若的历史剧之所以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是因为他不仅注重以人物形象感人,更注重以戏剧情节感人。首先,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他倾注入了自己强烈的爱憎,以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例如,在《屈原》剧中,他刻画了两个性格迥然相异的女性形象——婵娟和南后。确如作者自己所说的:“婵娟的存在似乎可以认为是屈原辞赋的象征,她是道义美的形象化。”她由衷地敬爱屈原,崇敬屈原的道德文章。当风云变幻时,她那平日蕴蓄在心中的崇高信仰和优秀品德便突现出来。从她对变节投敌的宋玉的有力斥责,从她面对南后淫威所表现的坚定从容,特别是从她生命垂危时那番动人肺腑的倾诉,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竟与橘树同风”的高尚灵魂,一个光大人民道义精神的化身。这个形象对塑造屈原这个典型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与婵娟相反,南后仅仅为了个人固宠求荣,便不惜取媚侵略势力,与秦国暗相勾结,陷害忠良,而且所采用的手段也很卑鄙。当她的阴谋得逞以后,她更加猖狂、恣肆,彻底暴露了她冷酷残忍的本性。这一形象的刻画,对屈原起到了反衬的作用。使其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品德,益加鲜明突出。剧中的宋玉,是作为一个“没有骨气的无耻文人”来塑造的。他虚伪自私、全无操持、趋炎附势、卖身求荣的性格,从另一个角度反衬了屈原,并同婵娟形成鲜明对比。

  其次,作者还善于根据不同题材的要求,安排人物关系,组织尖锐的戏剧冲突。例如,在《屈原》剧中,郑袖陷害屈原这一人物关系的设计,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性变化。为了更好地表现屈原的精神和思想,作者安排了许多戏剧性的冲突与变化,制造出紧张的情节和浓烈的气氛,让屈原的情感得以充分地表达和倾吐。在郑袖的密谋下,当楚怀王与张仪、靳尚等人出现时,郑袖倒在了屈原怀中,顿时风云突变,出现了第一个高潮。随后,作者安排了靳尚造谣惑众、宋玉变节求荣、屈原怒斥张仪、婵娟拒绝诱逼、靳尚毒害屈原等一系列戏剧冲突,步步相逼,环环相扣,终于导致了屈原情感的大爆发,以一曲《雷电颂》把全剧再次推向高潮。再如,在《蔡文姬》中,他根据剧情的发展,在匈奴与汉、匈奴内部、汉使之间,甚至蔡文姬家庭内部,都设置了一连串的冲突,造成了一系列精采的戏剧场面,出现了众多的性格的闪光。在《武则天》中,作者则围绕宫廷内部,甚至家庭内部各种特殊的关系组织戏剧冲突,使得情节的发展既集中、又动人。如武则天与裴炎、太子贤、上官婉儿的矛盾,是分别通过亲信、母子、世仇的关系表现出来;裴炎与郑十三娘、上官婉儿、骆宾王的矛盾,又是分别通过世交、恩师、同谋者的关系表现出来的。这样,就能使得戏剧冲突更为尖锐和复杂,同时,也便于用最俭省的笔墨刻画出生动而丰富的人物性格。总之,作者在解放前写的一些历史剧,如《虎符》、《南冠草》、《孔雀胆》等,都十分重视戏剧情节的跌宕与曲折。

  郭沫若的历史剧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其主要特征,在于以奇特的构思和诗的意境,灵活地驾驭历史素材,借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感情,表达和倾诉自己对现实的认识和感受,并达到为现实斗争服务的目的。

上一篇:郭沫若《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原文欣赏下一篇:87版红楼梦分集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