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故事:开国将军话长征(3)

2020-04-24故事

  戴润生:长征三险志不屈

  我总是要说这句话:“没有长征胜利,就没有新中国。”

  长征一路,我最难忘的,还得数那三次濒临绝境……

  第一次,在金沙江畔,三只小船渡险滩。当时我所在的干部团为全军前锋。占领的皎平渡口没有桥,仅一能容10多人的小木船,中央红军大部队顿时被阻。我得知附近一渡口有两只船,便带着7连战士去找船。爬过几座山,终于看到一个约有20来户人家的小镇子,还有100多人的敌人保安团。7连战士们伪装成白军,大摇大摆地走进镇子里大喊:“快把枪架起来集合,我们长官要给你们训话。”保安团信以为真,果然出来集合了。就这样把保安团俘虏缴枪,找到了船,顺利巧渡金沙江。

  第二次,在大雪山上。爬山前,战士们每人喝了一碗姜汤辣椒水,准备御寒。开始爬山时,大家都没什么反应。爬到半山,就有许多人开始感觉喘不过气来。快到山顶时,山上突然刮起一阵狂风,接着下起大雪,还夹杂着鸡蛋大小的冰雹,一些体弱的战士开始撑不住了。一名战士在风雪中突然倒坐在地上,虽然战友们赶紧将他扶起来,可是他撑着走了几步却再也挪不动了,永远留在了雪山上。忍痛告别牺牲的同志,中央红军大部队以顽强的毅力翻过雪山。当在山脚下终于见到红四方面军战友时,我和战友们都激动不已,纷纷欢呼:“红四方面军的同志来了!”那真是热泪盈眶呀!因为这一刻来得太不容易了!

  第三次,在过草地中。红军战士们在过草地前,除了粮食,还带上了干柴、脸盆和木棍。可别小看这些东西啊,作用可都大着呢。干柴除了可以生火,还可垫在草地上休息。脸盆既可用来洗脸洗脚,还可用来烧饭烧水。木棍作用最大,走路时支撑身体,过河时探测水深,还可挑行李担东西,宿营时候支帐篷……不少体弱的战士就是靠一根木棍过的草地。红军战士们都风趣地称它为“第三条腿”。虽然已有思想准备,但是一进入草地,我们就像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行进了四五天,我所在的连队已有好几个同志牺牲了。大家把自己仅剩的一点粮食都拿了出来,表示要活大家一起活着走出草地,要饿死大家一起饿死在草地!粮食没了就吃野菜,走不动了就互相撑一把,终于走出茫茫草地,走向长征胜利……

  魏天禄:八十年前的精彩

  长征开始后,当时我们活动的主要地区是崇山峻岭中的鹤峰、桑植、宣恩、恩施一带,著名的神农架原始森林就坐落在这一地区。这个地区山多地少,寸土如金,人稀民贫。有的姑娘十多岁了还没有裤子穿,只好用块布遮羞。青黄不接时,人们就上山挖野菜、掘树根、剥树皮充饥度日。在这偏僻贫瘠的山区,军队的给养、兵员的补充都极为困难。但我们从不动老百姓的一草一木,偶尔在地主家猪食缸里找到一些准备喂猪的熟土豆,就是上品。

  红3军已没军服了,贺老总也穿便衣。肩膀那一块与枪带摩擦,最容易破损。有时搞到一块布,那可成了宝贝,既想补衣服又想打草鞋。在山区夜晚站岗,不仅随时可能有危险,而且冰雪腊月身着一件单衫在哨位上,那风就像刀子扎进骨髓里。没有被子,就钻稻草堆、苞谷壳里睡觉。

  尽管生活艰苦,仍然时刻不忘尽一切努力帮助穷苦百姓。有时我们白天打了土豪,没收来的东西,乘夜晚悄悄送给群众。倘若白天送,被地主知道了,红军走后,不仅东西被地主抢走,而且全家都要受害。晚上送到老百姓家门,只要一开门,东西就倒在屋里了。

  与红6军团会师后,1934年11月永顺一仗,打开了新局面,开始了发展湘鄂川黔边区的新阶段。一年后,我所在的红2军团在贺龙带领下,从湖南桑植向贵州出发开始长征。乌蒙山打了近一个月,辗转千里回旋战。金沙江、大雪山、大草地,终于在10月22日到达甘肃将台堡,胜利完成历时一年的伟大长征。当时,我还是二十七八岁的小伙子。

  这么多年革命生涯,我无论在工作岗位上还是离职休养后,始终愿意把“为党分忧、为民谋福”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坚持“一辈子做好事”,实践毛主席当年所提倡的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回顾我这一辈子,我十几岁参加革命跟共产党打江山、闹革命,记住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这是我在长征途中坚定下来的信念,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动摇过!

【长征故事:开国将军话长征】相关文章:

1.长征故事:谢振华将军讲述长征爬雪山的故事

2.长征的故事:长征的故事

3.长征精神故事

4.评书长征故事

5.长征的故事

6.长征故事演讲

7.长征故事小报

8.长征故事:长征伊始的情歌

上一篇:长征故事演讲下一篇:长征故事:长征伊始的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