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封建与阶级斗争的启蒙:《红楼梦》政法启蒙的巅峰(4)

2018-07-21红楼梦

  表现在贾宝玉身上的积极因素,一方面是继承了李卓吾、王船山的反封建的思想传统,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十八世纪上半期新兴市民阶层意识形态的反映。……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一生,象征了当时新兴市民阶级的软弱性和它的历史命运。……《红楼梦》的背景是贾府及其亲戚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崩溃过程,这四大家族象征着十八世纪中国封建政权的四大支柱:政权机构、官僚集团、武装力量、地租官僚资本。曹雪芹的“堪与刀颖交寒光”的笔锋血淋林地剖露出这四大支柱已经腐朽到怎样程度。68

  历史的演变不能简单归结为个人意志的冲突,青年毛泽东也曾经非常崇拜胡适,在国共合作期间还希望争取胡的支持,胡选择了国某党阵营之后,毛仍然表示过新文化运动是有功绩的。新中国《红楼梦》阐释的转向是极左阶级斗争思维的必然产物,其中寄托了毛泽东基于民粹主义的乌托邦情结,那是他青年时期创立新民学会时就已有的梦想。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新文化运动以来《红楼梦》政法启蒙阐释的必然结果,既然已经负载了先进意识形态的寓意,《红楼梦》的思想涵义就必然走向思想自身进化的最后环节——马克思主义,在政法启蒙的过程中,每一种解说都要接受被更为激进的新意识形态淘汰的宿命。于是1954以后的二十多年间,在毛泽东的新式解读下,《红楼梦》成了阶级斗争的历史教科书,第四回的“护官符”才是它的总纲,说明了阶级斗争的激烈和几十个生命的丧失,《好了歌》则说明了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兴衰变化。革命者要像王熙凤那样“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国际局势就像林黛玉说的那样,“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69跟随着领袖的启迪,新中国的革命红学发掘出了《红楼梦》不为资产阶级所注意的另一面:封建冤狱对劳动人民的极度迫害、封建庄园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封建家庭对奴隶的普遍使用和奴隶的悲惨命运、封建家庭内部为了争夺名利地位的自相残杀、封建礼教对叛逆者以及女性的奴隶的生命摧残、封建宗法的崩溃和土地所有权的流转。红学考证恰在这时发现曹雪芹晚年还创作了《废艺斋集稿》,一部为残疾人编写的工艺教科书,这说明曹雪芹家败以后已经融入了下层劳动人民,对于劳苦阶级有着深厚的阶级感情。70 自传说的继承者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一定要考证出曹家彻底破败的历史,证明旧时真本的结局是黛玉早夭和宝玉出走。  无论今天怎样沉痛回顾文化大革命,我们都不能不承认,《红楼梦》批判掀起的阶级斗争大启蒙在一代中国人的思想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一旦一种旧制度乱象环生,就应该毫不留情地打倒它,要么跟旧制度一起殉葬,要么坚决同它决裂,没有中间道路。这种非此即彼的短路式斗争思维如附骨之蛆一样,在中国文化界仍然偶有徘徊,即便那些批判文化大革命标榜新启蒙的人,有些时候也不能幸免。绝望之后就应该反抗,启蒙不需要消极的弃绝,不允许漠不关心和袖手旁观,也不允许温良的疏离和等待。从新民说发端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国民性改造启蒙,就这样彻底走向了它的反面。夏志清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新中国红学的这种解读建立在后四十回是完全伪作的基础之上,如果后四十回不完全是伪作,宝玉中举是曹雪芹真实谋划的结局,《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就无从寻觅了。71幸而曹雪芹的旧时真本无处寻觅,《红楼梦》的政法启蒙大厦才可以在无尽的想象中继续建造。

上一篇:排满革命的启蒙:《红楼梦》与反清复明下一篇:读《红楼梦》有感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