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原文赏析

2018-07-20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揣摩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感受作者描写雪景的手法

  3.赏析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

  1. 赏析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2.走进作者孤傲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一、导入(识字)

  1. 猜谜:雨余山色浑如睡——打一字

  2. 说文解字:雪

  由甲骨文的“雪”字说起

  (1)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多为六角形,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雪花雪山

  (2)洗去,除去:报仇雪恨为国雪耻平反昭雪

  (3)擦拭:“晏子独笑于旁,公雪涕而顾晏子”

  3. 猜题:湖心亭看雪

  问:①猜猜课文会写什么内容?

  ②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一下雪景

  设计说明:

  以“雪”字作为本堂课的突破口,在猜谜和识甲骨文的游戏活动中,追根溯源,了解“雪”字的含义,为学生进一步掌握并理解课文的内涵和理解作者的内心情怀,把握作者的精神世界做铺垫

  二、雪中景(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请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

  2.古文里的标点符号都是后人加的,老师把下面句子的标点符号重新修订了一下,你觉得好吗?为什么?

  明确:形容整个天地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浑然一体

  3.下面文段是老师修改过的写雪景的句子,你觉得原文好,还是老师改的好?为什么?

  教师版: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叶、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明确:形容整个天地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浑然一体本句量词使用的特点,让人觉察出小船正在夜色中缓缓前进,空间正在不断地位移,这样既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朦胧意境,又使人感到在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人只不过渺如一粟

  设计说明:

  本环节通过断句、改词、文段比较等教学活动的进行,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发现、鉴赏并感悟作者写景的高妙手法

  4.比较下面两个文段,思考:这两个文段在写作手法有什么区别?哪个更简洁?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B.田野空阔,雪好似扫尽了地面上的一切多余的东西丘垄、渠坝、沟沿、高耸的树枝……所有带棱角的地方,都变得异常光洁而圆润,并且长着如天鹅绒般的茸毛,仿佛晴空下的雪原不是寒冷的,而是温暖的,总使我不由得想把自己的脸颊贴在上面

  展示两幅国画,一幅白描,一幅工笔

  设计说明:

  通过文字和图画的鉴赏比较,了解白描手法的特点

  5.问题设计小组对抗赛:

  比赛规则:

  A.每个小组针对课文设计一些问题,其他小组回答把小组设计的问题写在横线上

  问题设计点:重点字词、难句翻译、记叙文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描写景物及其特点等

  B.问题设计好的,给加分对抗小组回答正确的给加分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问题四:

  设计说明:

  小组对抗赛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问题设计,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在一问一答的对抗赛中,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上一篇:整体把握张岱《湖心亭看雪》及文言文原文下一篇:柳宗元《江雪》张岱《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