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一棵小桃树》的个性与散文创作(2)

2018-07-16贾平凹

  贾平凹在《浅谈儿童文学中散文的写作》中写道:“(散文)要创造出一种意境。……意境的表现应是:自然景色和人的感情必须交融一体,而这种一体用优美的语言表达。”④贾平凹常常在自然之物身上发现自己或人的影子,并在虚静状态中过滤自己的文思,使自己与大自然合而为一,从而创造出物非物、我非我的朦胧意境。自然之物给作家以创作的灵性,作家对自然之物也倾注着自己的灵魂。贾平凹对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很投入,他相信万物之中都隐藏一个自己的精灵。他写小桃树的孤独、自卑甚至无用,其实是与自己的性格、经历息息相通的,小桃树隐喻着作者内心的苦痛与寂寞,小桃树所具有的一切特性都是作者自己内心的映照。作者发现了在雨中那树儿的顶端,“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展露出作者胸中一颗奋斗不屈的心,也体现出作者历经沧桑的睿智与冷静和感悟人生真谛之后的执着。

  贾平凹有意将小桃树人格化,把无生命的实体变为生机灌注的机体。他不同时期观察到的小桃树,就是不同时期感受到的自己,小桃树全由“我”伸张出来。这桃树似人又不似人,介于似与不似之间,这才产生了美:贾平凹以冷静的眼光寻觅、思考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在物我之间找到恰当的沟通处,物渗入“我”的情思、哲理,“我”则有了物的秉性,“我”作为物的精神内质而与物同在,物我相融,无法区分。贾平凹在个性的张扬中发现自我,在物中寻找到本真的我.读这样的散文,由物我相融所生出的深远意境便油然而生。

上一篇:贾平凹小说中的“进城”与“返乡”下一篇:贾平凹谈文学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