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多面季羡林(3)

2018-07-17季羡林

  3 北大后学

  明年是百岁诞辰

  赵敦华: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

  我最后见季老大概是2007年,当时他已经住院,为了参加北大的一个活动,特地从医院赶回北大。虽然他住院时间比较长,但总体说身体还很好,发言的时候思路很清晰,口齿很清楚。

  他在发言中强调,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不能失衡,后来,他住进301医院的特护病房,我就没有再见过他。正是因为这几年301医院对他看护比较好,我们才经常在报纸上见到他的一些消息。前不久,他还给北大的文理高考状元题字,想不到那么快就走了。

  本来,我们准备在明年8月6日他生日的时候,好好筹备一下,给他过100岁诞辰的,现在这个活动办不成了。

  4 文坛回忆

  他晚年不善于说不

  邵燕祥:著名诗人,杂文家

  季羡林先生从文革以后,就一直很坚定地反思文革,他的《牛棚杂忆》,由于比较直率地写出了文革的遭遇和他的心路历程,最真实,最生动的就是他讲自己一度萌生了自杀的念头,当他准备到校园北面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遇上学校暴徒来敲门。这改变了他的计划和命运。他得出的结论非常好:对恶人不要软弱。暴徒的到场反倒使他抗拒暴力,维护自己宝贵的生命。试想,他在1968、1969年就结束自己的生命,就无从写出那么多的学术专著并做那么多的贡献了。

  我觉得,对季老要从很多层面上来评价。从学术上来说,他有自己的学术观点,包括有争议的“河东河西”之说,但是我觉得,他有权利发表他的意见,对于不同意见,他也没有恶语相向,表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雅量。他坚持自己的观点,也没有什么不好。学术界最怕的,第一是没有自己的观点,第二是不坚持自己的观点,今天这样明天那样。至少,他是忠实于自己的思想。如果天假以年,他到100岁的时候,可能会对自己的观点又有修正和补充,但是现在不可能了。

  另外,从日常的待人接物上来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好老头。在他身上,有我们民族传统道德中那些好的东西的影响。我赶到遗憾的是,老人到晚年过于寂寞了。这固然因为有病,也由于年纪大了,同辈人逐渐凋零。

  晚年他参与了很多社会活动,一些人对他有微辞。我觉得,这说明他有时对于一些要求不善于说“不”,很多老人现在都有这些问题。  5 出版人

  他性格特别豁达

  李岩:中华书局总经理

  季老和任老昨天都去世了,两位都是我们聘请的学术顾问,他们的去世,对中华书局来说损失非常巨大,也是学术界一大损失,我感到非常悲哀。两位老先生特别是季先生,对于中华书局非常厚爱。

  季先生曾送中华书局一副对联,上联是一身正气,下联是两袖清风,横批是中流砥柱。从这些,可以看出他对中华书局的期望和深厚感情。

  中华书局95周年局庆的时候,季先生专门给我们写了一篇文章,后来在媒体发表了。在这篇文章中,他称中华书局是和他同龄的老朋友,这种交谊,让人很感动。他的过世,让我在精神上觉得少了一大支柱。

  上个月的时候,我去301医院看他,给他送去了学术顾问的聘书。他精神非常好,专门给中华书局题字“守正出新”。这四个字,他写了两遍。因为他年龄大了,视力不大好,基本上是盲写。现在,这四个字已经装裱了,作为我们的纪念。

  在我和季老二三十年的交往中,我感觉他很爱笑,性格特别豁达。

上一篇:季羡林的惊人收藏下一篇:影响季羡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