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英国文学史(2)

2018-07-17梁实秋

  数年前,曾有幸参与编写过一套《中国文学史》,虽然彼套《中国文学史》较之游国恩先生的版本显得文学了许多,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来评判那些文学作品和文学家们,尽量还文学以文学的面目。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还是止步于晚清,对民国这一产生了无数文学大家和无数文学佳作的繁荣时期避而不谈,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遗憾。

  实际上,建国以后一直被某党以“贪脏腐朽横行、民怨民恨沸腾、物价暴涨、民不聊生”等面目斥之的民国时期,不论从经济上、艺术上还是文学上来说,都是极其丰富和厚重的时期。

  那个时期,产生了盛宣怀、陈其美、张謇、穆藕初、卢作孚这样的民族企业家。虽然这个企业家群体在规模和深度上仍然无法与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企业家相比,但在开启中国商人特有的企业家精神上他们并无二致——把他们个人的成功和时代需求紧紧结合在一起,在那样一个积贫积弱、数百年来处处落后的语境下,他们竭尽全力,企图以己之力拯救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那个时期,有林风眠、徐悲鸿、齐白石、吴昌硕、张大千、刘海粟、丰子恺这样的艺术大师们,从他们散落民间的惊鸿残影里,我们得以窥见当时斑斓多姿的艺术风貌。

  那个时期,更有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严复、沈曾植、康有为、辜鸿铭、金岳霖、冯友兰、傅斯年、李叔同、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这样一批文学大师们。他们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星,在文学的天空中发出熠熠光辉。在他们的身上,能够清晰地看到传统士人的言行操守和现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信念;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无一不是希图在外患频仍、传统断裂的现实中探求民族自由、文化重光、国民新生的道路和方法。

上一篇:梁实秋翻译作品下一篇:猫的故事 梁实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