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2)

2018-07-21鲁迅

  可以说,祥林嫂是被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教条活活逼死的。在宗法制度下,她的婆婆凭借族权要将祥林嫂卖了,不允许她守节。可自古以来“从一而终”的封建教条又要求祥林嫂在丈夫死后必须守节,不能改嫁。于是,这二者之间产生了矛盾,所以在祥林嫂再嫁再寡后,那些严守封建礼教的人便认为祥林嫂罪孽深重,要受惩罚。

  《明天》中的单四嫂子也是这类女性中的一个,残酷的现实使她变得麻木、顺从。她原本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丈夫死后,她遵循着从一而终的传统礼教不愿改嫁,她将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三岁的儿子宝儿身上,靠着纺纱来养活自己和儿子。然而,宝儿不幸生病了,她为宝儿求签、许愿、吃单方,宝儿的病却依然不见好。不得已,她只好将希望压在庸医小仙身上。可最后宝儿还是死了,就这样她连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单四嫂子,面对冷漠不公的现实,她选择了逆来顺受的接受它。现实的残酷使这个可怜的寡妇将希望寄托在梦幻般的“明天”,幻想明天会更好的,然而明天却依然是一片虚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进行了反抗却失败的女性

  《离婚》中的爱姑和《伤逝》中的子君,她们要比祥林嫂和单四嫂子进步得多,她们懂得抗争,然而她们的思想终究未能彻底摆脱封建观念的束缚,最后依然不自觉的顺从了封建观念。

  爱姑也是一个农村妇女,她十五岁嫁到施家,谨守媳妇妻子的本分。看似逆来顺受的小媳妇,当丈夫拼上了小寡妇要遗弃她时,她却进行了大胆的反抗。她和施家整整闹了三年,闹得施家鸡鸣狗跳,施家只好请来了绅士慰老爷从中说和,然而爱姑却不同意,一定要和施家抗争到底。后来慰老爷请来城里的七大人,在七大人面前,爱姑起初据理力争,向七大人申诉自己在施家受到的欺凌。她将希望寄托在七大人身上,认为七大人是知书识礼的人,必定可以帮她打赢这场官司。可她却忘了七大人正是这封建礼教的维护者,是不可能帮助她去打破这传统的礼教的。事实上,爱姑真正想维护的是她合法妻子的身份,她本是明媒正娶的夫人,可丈夫姘上了小寡妇,想要离婚抛弃她,于是她大闹想要维护她正妻的地位。所以说,她的行为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她的思想仍旧受着封建思想的束缚。

上一篇:浅谈鲁迅笔下闰土的形象下一篇:鲁迅笔下知识分子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