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3)

2018-07-21鲁迅

  《伤逝》的女主人公子君是受过“五四”启蒙的知识女性,坚持个性解放,在她为婚姻自由而进行抗争时,她宣布“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5]就这样义无反顾的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与涓生结合了。然而这看似美好的一切却在小家庭建立后逐渐暗淡下来,子君没能像涓生一样继续学习来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反而坚守旧式女子所信奉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把精力倾注到家务里,失去了奋飞的能力和勇气,变得平庸短浅,于是她和涓生之间的爱情出现了危机。随着涓生的失业,勇敢无畏的子君变得更加怯懦了,在爱情的危机与生活的重压下,子君只好又回到父亲身边,在抑郁中死去。子君的悲剧在于其思想与认识的局限,她所追求的只是恋爱婚姻自由,她把建立小家庭当做整个人生意义,缺乏更高远的人生目标,这样一旦安逸的小家庭受到外来势力的打击时,势必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抵御黑暗势力的吞噬。

  三、被“吃”且“吃人”的女性

  鲁迅在其笔下也塑造了一批同处在奴隶地位却冷酷的对待和自己同处于奴隶地位的女人。如《祝福》中祥林嫂的婆婆、柳妈、卫老婆子,他们与祥林嫂一样处在被压迫的地位,但她们却毫不同情祥林嫂。面对祥林嫂丧夫丧子的不幸遭遇,柳妈非但不同情,反而对祥林嫂说她的失节会使她在死后被锯成两半,致使祥林嫂内心产生了恐惧,加速了她的死亡。四嫂也忌讳祥林嫂不祥的身份,不让她碰祭祀用的物品。而祥林嫂的婆婆和卫老婆子更是不顾祥林嫂的意愿合伙将她给卖了。

  除此之外,鲁迅在他的杂文《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高度赞扬了女主人公刘和珍君,文中这样写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6]这个勇敢无畏的女学生面对反动势力毫不退缩,发起学生运动主动向其进攻,虽死犹未悔。这时,刘和珍君已完全打破了传统文化中所定义的女性形象即遵循三从四德的教条,在她的身上充满了大无畏的精神,独立且敢于斗争。她的形象不仅高于祥林嫂、单四嫂子等安于做奴隶的普通农村劳动妇女,也高于那个虽有所觉醒但终究未能摆脱封建思想束缚的子君,可以说她是新女性的代表。这些新女性已摆脱了传统思想对自身的束缚,她们变得自信、独立,更为难得的是她们已走出个人、家庭狭小的圈子,已经意识到个人的解放与社会的解放是紧密相连的,脱离社会祈求个人的解放是完全行不通的。于是,她们将个人的利益放下,奋不顾身的投入到改造社会的政治运动中去,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总之,鲁迅笔下的的女性形象与他立人、重启蒙的思想是一致的。在鲁迅看来,一个国家要想强盛关键在于这个国家民众的意识,只有民众的思想获得启蒙,他们的意识觉醒了,这个国家才有救。同样的,女性的悲剧命运是可以避免的,只有当她们自身的意识真正觉醒时,她们才会摆脱悲剧的命运。

上一篇:浅谈鲁迅笔下闰土的形象下一篇:鲁迅笔下知识分子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