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对于莫言而言,童年最深刻的记忆莫过于饥饿。他的作品中也有很多关于饮食的描写,也或许是因为自己的童年遭遇,莫言小说中的饮食,总是带有一种别样的强调。
之所以选择“饮食现象”进入莫言的小说世界,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首先,历经三十余年的沉积,莫言小说数量之多、涉及题材之广,已在客观上为研究者提供了多样化的言说维度和具体阐释过程中的“单一性限度”;其次,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可知:虽然部分学者已注意到莫言小说中的“肉”与“吃”并建立了一种文学史的讲述模式(如“吃人”),但与莫言本人在其小说和散文中滔滔不绝地讲述一个又一个“饥饿的故事”相比,“饮食”话题仍期待一次深入、系统地整合,至于由此产生的针对莫言小说乃至中国小说主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但何谓“饮食现象”?这个乍看起来十分简单的问题显然不能仅停留在吃、喝的层面。“饮食”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现象,一直是一个关乎历史、现实和文化的问题。
即使仅从个体的角度介入饮食世界,其鲜活的生命意识、个性意识也会常常激发主体讲述的欲望,何况在日常饮食现象的背后,还伫立着一部拥有数千年之久的中国饮食文化史。当然,由于个体成长经历的不同,文学创作中饮食现象在凸显其丰富性与差异性的同时,还往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寓意。以本文所言的莫言为例,其笔下的“饮食现象”就在整体上聚焦于“肉”“酒”“植物”三个基本意象的过程中,寄寓了作者本人挥之不去的历史记忆及相应的文化想象、叙述焦虑,这是一个涉及创作心理和文本处理的“集合体”,而其逻辑的展开不仅包含着幽远的历史视镜,还潜藏着叙述过程中独特的艺术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