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秦岭《弃婴》、苏童《拾婴记》和莫言《弃婴》的“婴儿”意象(5)

2018-07-20莫言

  三、“婴儿”意象意象主题成因分析

  吴子林曾提到过:“作者缺乏思考能力和表达勇气,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敏感和对人性的关怀,致使文学创作日益脱离真切的社会现实和中国人的生存状态。”这是当前文学创作呈现出的背离状态,然而秦岭、苏童和莫言这三位小说家作为当代小说写作的健将,创作的短篇小说始终与时代保持着一种共生关系,本质上表现出小说与现实同步的姿态。三位作家都是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作家,处于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肇始期,其文学创作理念开始发生了不同于其他时期的特征。三位作家都主要以农村农民的生活作为主要创作体裁,写出农村百姓最普遍的生存状态。旅居天津的小说家秦岭来自甘肃天水,当过农民、农村教师和驻乡干部,对农村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悟是创作的主要灵感,因此对农村现实、农民生存状态和农民精神层面有深度的思考,“对普通的乡民百姓进行国民性的传统基因和时代特征的解剖”。[4]《弃婴》这部小说同秦岭的其他小说一样,都是取材于农村现实,写出变革时期人的生存现实,在看到无法直面的现实面前流露出的一丝丝弥足珍贵的温情让人动容。“婴儿”作为一个人开始存在的希望,作者正是通过婴儿这个融希望于一体的意象表现自己对人存在命运的关注和对人性的理解。秦岭作为文学新星,其创作直面现实的勇气,对生活的底色明察秋毫,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范本。莫言更是一位能够通过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深入农村农民生活,写出人类生存世相的世界级文学巨匠。莫言在乡村生活了二十多年,对农村的美丑爱痛有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正是因此莫言以独特的批判眼光审视农村,同时对人的内在本质有独特的把握和理解。莫言《弃婴》中的婴儿出现在美丽的葵花地,“婴儿”的身上是农村经济生活变革的体现,是人性善恶的体现,同时又是几千年来封建思想的体现。苏童“作为80年代后期进入写作的小说家,其自身经历、文化底蕴与前几代作家(包括知青作家)相比,有相形见绌的匮乏,具有‘历史晚生感’。”[5]但是在《拾婴记》这部作品中,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和个性化的想象呈现着苏童一如既往的创作态度。“婴儿”这个意象寄寓了作者对现实人生的思考,其中凝结了苏童对待现实、生存和人生的慨叹与回味。

  意象的营构开拓了小说的表现空间,提高了小说的审美价值,提高了小说的艺术境界。秦岭的《弃婴》、苏童的《拾婴记》和莫言的《弃婴》构成的“弃婴”三部曲。通过“婴儿”这个主题意象传达出对时代社会和人生存命运的关注,是值得回味的经典短篇小说。三部短篇小说的创作启发我们,当代文学创作更是需要以强烈的悲悯意识和人文关怀来关注人、关注时代和整个社会。  【参考文献】

  [1][美]勒内·韦克勒,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M].刘象愚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4.

  [2]南帆.小说艺术模式的革命[M].北京:三联书店,1987.

  [3]马克思.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恩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4]杨显惠.秦岭小说的艺术质地[J].小说评论,2008{5}

  [5]陈晓明.无边的挑战[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

上一篇:莫言《断手》原文赏读下一篇:沸腾的乡土:莫言和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