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融合与《木兰诗》(3)

2018-07-17木兰诗

  《木兰诗》作为融合了多种民族文化素质的叙事诗,它所体现北方游牧民族所共同崇爱赞同的浓郁的尚武精神、豪壮品格、报国志气、健壮体魄,以及依稀展示的渴求男女平等、提高妇女社会地位的种种思想倾向,特别是其间还鲜明地显示了汉家文化的深厚影响,无疑是中国诗歌史上绝无仅有的诗苑奇葩。张萌嘉《古诗赏析》称:“木兰千古奇人,此诗亦千古杰作,《焦仲卿妻》后,罕有其俦。”所以将《木兰诗》这首杰出的北朝民歌置于草原诗篇的行列,应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草原之音的《木兰诗》是古代草原文学宝库中第一首民间叙事诗,共62 句,其“事奇诗奇”(清沈德潜语),写北朝奇女子为父出军,征战十载,行程万里,刀光剑影,拒赏还乡,重梳红妆的奇特经历,不论从内容的刚健有力、催人向上,风格的壮美豪纵,还是艺术结构上的严谨别致,语气的轻快爽利,都将草原诗歌的艺术美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首先,《木兰诗》重新审视了战争题材对于草原文学创作的价值意义,改变了以往草原诗歌展示战争侧重于创伤、灾难、残酷、痛苦的基本格局,将诗歌主人公由战争中被动、受难的状态,提升到自觉、主动的地位。以木兰是战争的主动参与者的角度,倾情注笔于普通百姓为了家乡的和平安宁,不畏牺牲,不惧艰难,主动请战,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行为,这就将社会民众对于社会人生的严肃思考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积极追求引入草原诗歌,从而真正从本质上还原了草原诗歌雄壮有力、粗豪刚健的美学本色,为后代草原英雄主义文学的蔚为大观奠定了基础。

  其次,《木兰诗》精雕细刻地展示了奇女子花木兰的艺术美。她一方面具有着普通女子普遍共有的青春爱美,勤于女工,爱恋父母的惯常心理,让人顿觉亲切逼人,;另一方面她又超越寻常百姓,敢于以自己弱小柔婉之肩挑起捍卫家乡、国家安宁的重任,建立了不世之功业。这就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想象、美的启迪。她不仅流淌着汉族女子的血脉,更闪现着北方游牧民族刚健、勇武、豪壮的民族精神的神奇异彩,这就使她具备了多样的人文特质,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唯一的一个花木兰,积淀着文学符号化的审美效应。

上一篇:《木兰诗》主题再认识下一篇:木兰诗读后有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