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时多读《三字经》

2018-07-22三字经

  【编者按】《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近日,整理书房,再次翻到钱文忠先生所著的《解读三字经》。该书分上下两册,是钱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座引起轰动后,再经过润色而成的一部解读国学的好书。央视的百家讲坛有句广告语是“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好酒,饮之爽,回味妙。书,虽无酒之香醇,但书之韵味远非酒能比拟。在打开“酒坛“,随着钱先生的澎湃激情和夸张动作品尝完了《三字经》后,再买书细品又是一番风味。如果说,看钱先生的电视讲座,就是同他举杯畅饮,润口爽胃的话,那么品读这套书,就是入心入脑。时隔5年余,今朝捧读,其味弥香。好东西就是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可以被遗忘,尽管可以被荒芜,但其自身的精华总是不断地升华。在旮旯,暗香弥漫;在光天,灿烂一片。好东西,从来不在乎世人的定义的。

  提到《三字经》,很多中国人还是会点头,说自己知道。只能说是很多中国人,不能说全部中国人。像我女儿这些00后的中国人,怕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即使知道《三字经》的人,恐怕真知道其详实内容的人也很少。正如钱文忠先生在书的序言所说“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前两句‘人之初、性本善’;知道紧接下去的两句‘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数,也许马上就要打个大大的折扣了”。事实确如此,《三字经》的遭遇,也是当今国学在中国的普遍遭遇。西洋之学不举,国学之髓没落,这已然是民族的悲哀。古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国家的发展,经济的提升,如今国人可以说早已是仓廪充实、不再为衣食而忧,但属于精神文化的、民族的东西不增反减。国学的衰败,不忍直视,提之可谓是哀哀欲绝。任何物质丰足的社会,没有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休言社会的进步。

上一篇:中国人为何一定要知道《三字经》下一篇:读好核心价值观的“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