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选读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社稷:谷神和土神;由于古代君主都祭祀社、稷二神,后来就用社稷代指国家。丘民:犹言“邑民”“乡民”“国民”,指庶民、众民。)
(《孟子?尽心下》)
2、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贼害仁的.人叫贼,贼害义的人叫残。贼害仁和义的人叫做独夫。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孟子?梁惠王下》)
3、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kuàng)也。故为渊驱鱼者,獭(tà)也;为丛驱爵者,鹯(zhān)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百姓归附有仁德的国君,就像水流向低处、兽跑向旷野一样,(是很自然的)。所以给深水赶鱼来的是獭,给丛林赶鸟雀来的是鹯,给商汤、周武王赶百姓来的,是暴虐无道的夏、商末代天子桀和纣。) (《孟子?离娄上》)
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5、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顺流而下忘记返回叫作流,逆流而上忘记返回叫作连,追赶野兽不知道满足或节制叫作荒,喜欢喝酒不知道满足或节制叫作亡。)(《孟子?梁惠王下》)
6、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指君子居心于仁,居心于礼。)
(《孟子?离娄下》)
7、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孟子说:“爱别人,别人却不亲近自己,反省自己的仁;治理别人没治好,反省自己的智;以礼对待别人可别人对待自己无礼,反省自己的敬。行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都需要反过来看自己(那些地方还没有做好)。自己持身端正,天下的人都会归向他。《诗经》上说:‘永远不要辜负天命(行事一直要跟天命相符),幸福都得自己追求。’”) (《孟子?离娄上》)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敬重自家的长辈,而推广到敬重别人家的长辈,爱护自家的孩子,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天下可以运转于掌上,即成就王业就像拨弄掌中的东西一样容易。)
(《孟子?梁惠王上》)
9、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住在天下最大的住宅(即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的位置(即礼)上,走天下最宽广的道路(即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仁义道德,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践履自己的主张;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威武不能压服他的志:能做到这些的人可以称之为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10、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铄:本指以火销金,自外至内而熔化,比喻从外部给予。弗思耳矣:不用心想罢了。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向内心追求就会得到它(仁、义、礼、智),不向内心追求就会失去它。) (《孟子?告子上》)
1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自己残害自己的人没法和他谈出什么善言,自己放弃而不求上进的人没法和他有所作为。说话违背礼义,这就叫自己残害自己;自身不能居心于仁、由义而行,这就叫自己放弃。仁是人安适的住宅,义是人正确的道路。空着安适的住宅而不居(即不居心于仁),舍弃正确的道路而不走(即行不由义),可悲啊!) (《孟子离娄上》)
《老子》选读
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zhǎng)。(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远,(就好像)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 (《老子》第二十四章)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即了解自己更重要)。战胜别人的人有劲儿,战胜自己的人刚强(即战胜自己更重要)。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人。确定不移、竭力实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合适位置的人(比如自知、自胜的人)能够长久。) (《老子》第三十三章)
3、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恩德来报答怨恨,从难事的容易处入手来解决它,从大事的细小处入手来完成它。天底下的难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容易的事,天底下的大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细小的事。所以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始终不做大事,因此成就了自己的伟大。轻易向人许诺一定缺少诚信,把很多事情看得容易一定会遭遇很多困难。因此达到最高境界的人遇事尚且把它看得困难,因此他始终没有困难。) (《老子》第六十三章)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张开两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极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很高很高的台子,是从一筐土开始建起来的。很遥远的行程,是从脚下那一小步走出来的。)
(《老子》第六十四章)
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他死后身体是僵硬的。草木活着的时候是柔软易断的,它死后是干枯的(硬挺挺的)。因此坚强跟死亡是同类的,柔弱跟生命是同类的。因此军队逞强就会被消灭,树木刚强就容易被折断。逞强逞大的人落入下风,持守柔弱的人占据上风。) (《老子》第七十六章)
《庄子》选读
1、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井中之鱼不可以谈论大海的原因,是受地域的局限;夏天的虫不可以谈论冰的原因,是因为受制于时间;穷乡僻壤的士不可以谈论大道理的原因,是所受教育的束缚。) (《庄子?秋水》)
2、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举:全,尽。极:穷尽。) (《庄子?秋水》)
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太阳出来的时候起来劳动,太阳落山以后就休息,在天地间自由自在,而自觉得意、开心。)(《庄子?让王》) 《墨子》选读
1、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仁人之所以为事者:仁人拿来作为自己的事业的;一说指仁人处理事务所依据的原则。) (《墨子?兼爱中》)
2、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恶:憎恨。) (《墨子?兼爱中》)
3、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不义就不让他富有,不义就不让他尊贵,不义就不让他亲密,不义就不让他接近。) (《墨子?尚贤上》)
4、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所以做官的不会永远尊贵,而做百姓的不会永远低贱。有才能就选用他,没有才能就降他的官职。)
(《墨子·尚贤上》)
《韩非子》选读
1、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达到最高境界的人见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事情的萌发,见到开头就能知道结果。) (《韩非子?说林上》)
2、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韩非子?说林上》)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必背古诗词】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