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荇”等意象(4)

2018-07-20诗经

  四、“采芑”等与战争的关系

  《小雅·采芑》:

  薄言采芑,……钩膺鞗革。薄言采芑,……有玱葱珩。鴥彼飞隼,……振旅阗阗。蠢尔蛮荆,……蛮荆来威。

  《毛诗序》言为周宣王南征。然有学者以为是北伐振旅,陈军威以警诫荆蛮。纵观全诗,当属此意。这是反映周族与他族的战争诗篇之一。在周代,汉水以西南,直到大江,为楚人的领域。楚王族本非土著,传说楚王族先祖季连之长兄昆吾为夏诸侯之一。季连后裔熊绎成王末年始受周封。是时都于丹阳(今湖北秭归以东)。至昭王时,楚已与周为敌。周昭王曾屡次伐楚,并曾在汉水之滨全军覆没。后其南巡不返,传说为楚人所害。此后楚屡犯中原。周宣王时,周楚又起兵争,而楚锋大挫。《小雅·采芑》写的就是这件事。

  《诗集传》:“芑,苦菜也,青白色,摘其叶有白汁出,肥可生食,亦可蒸为茹,即今苦荬菜。宜马食,军行采之,人马皆可食也。……宣王之时,蛮荆背叛,王命方叔南征。军行采芑而食,故赋其事以起兴……又遂言其军马之美,以见军容之盛也。”[9]可知《诗经》时代,芑成为战争必备粮草之一,“采芑”在于为出征的军队准备粮草。在冷兵器时代,大军未发,粮草先行,可见“采芑”对战争的重要性。

  《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猃狁之故。采薇采薇,……靡使归聘。采薇采薇,……我行不来。彼尔维何,……一月三捷。驾彼四牡,……猃狁孔棘。昔我往矣,……莫知我哀。

  诗以“采薇”起兴,通过一个久役归来的士兵的叙说,真实地再现了周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玁狁的战争。玁狁,商末、周初称鬼方,后周人称玁狁,继称犬戎。春秋时被称为狄。朱熹:“此遣戍役之诗,以其出戍之时采薇以食,而念归期之远也,故为其自言,而以采薇起兴曰:……直以玁狁侵陵之故,有所不得已而然耳。”[10]犬戎在周初屡出没于丰镐以西和以北。周成王、穆王都曾大败此族。周厉王末年,犬戎乘周室内乱,又复猖獗;此后四十余年间不时寇略西陲,甚至深入王畿,迫近镐京,终为周宣王所攘逐。《小雅·采薇》写的就是这个时期周王室与犬戎的战争。

  事实上,《诗经》中的许多作品都描写了周王室与外族如犬戎、荆蛮、准夷等周人所泛称为戎、蛮、夷的战争。《采薇》《采芑》两篇都反映了宣王时期的武功。《诗经》中这类战争诗的描写,跟周民族重男耕女织的农耕文明息息相关,与其它民族,尤其是北方少数民族尚武传统相反。“《诗经》战争诗中强调道德感化和军事力量的震慑,不具体写战场的厮杀、格斗,是我国古代崇德尚义,注重文德教化,使敌人不战而服的政治理想的体现,表现出与其他民族古代战争诗不同的风格。”

  如前所述,在《诗经》时代,采荇、采薇、采蘩、采芑等,它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日常的生产劳动而存在,它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已被赋予了某种有生命的文化内涵,成为一种象征性的文化符号。

上一篇:《诗经》中的色彩下一篇:《诗经·国风》“渡河”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