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陶渊明故居(4)

2018-07-20陶渊明

  文人性格与官僚性格的巨大差异,决定了文人为官或弃文道而入官道,或坚守文道而退出官道,这一点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概出一理,很难把二者合在一起做好。文人的性格天真,豪放,理想主义,浪漫神驰,情绪化多一些,心中的美好,对人的善意多一些,有时还有一些狂。文人的面子也很重要,陶公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发誓:既不摧眉又不折腰,蔑视权贵,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救济粮。这样的性格与面子是最不适合官场了。而官僚的人格,其实是职业人格:说假话,说大话,报喜不报忧,阴谋,狡诈,心口不一,言行有别,权术,当面笑脸,背后捅刀子,为了达到目的,不惜采用任何手段,六亲不认,脸皮厚,心肠狠。对大一级的官僚可以俯首帖耳,当奴才,而对低一级的官僚,则一定要当老爷。勾践为了达到报仇目的,可以尝夫差的粪便,安禄山为了讨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欢心,竟可以学动物的嚎叫。官场中下对上没有尊严可言。

  两种职业性格如果硬是拼装在一个人的身上,就出现了苦闷与彷徨,须在此二者中选择一种,历史上有的文人放弃了文人的性格,把官也做的蛮好,而有的文人坚守了文人性格,则不得不中间退出官场或被屠戮。陶渊明坚守了文人的性格,官只做到七品就到头了。

  徘徊在陶园中,那一草一木,似乎都有陶公的性格与灵气,都是那样的柔和与无争。陶公的归隐是真正的不想陷于污浊而自清。历史上也不乏有些利用当隐士而沽名钓誉之徒,待价而沽,钓朝庭的胃口。隐士复出做官不可胜数。仔细想来隐士竟然也有真假,而假隐士的退隐竟是官场的一种权术,是以退为攻,或者叫退一步而求进两步。陶渊明是真隐士,一直在田园终老,坚守了文人的美操。

上一篇: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典故下一篇:陶渊明是哪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