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电影《王勃之死》的浪漫主义风格和艺术特色的研究论文(3)

2018-08-09王勃

三、 影片背后渗透的中国古典神韵

  唐朝,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永久的向往与情结。那个时代,激昂着勃发的情怀,轮转着神秘的色彩,拥有海纳百川、包容万物的情怀,我们祖先所开创的空前盛世,值得后人朝拜。初唐正是这个盛世的开端,金碧山水、雕梁画栋,大气与精致并存的美,属于初唐时代,也属于初唐的不朽篇章。

  作为“初唐四杰”之首,也是当时在词赋上成就最高的杰出文人,王勃的身上兼具少年的英气豪迈和文人的孤独情怀,他是那个时代文人集团最好的代言人。影片的开头,是一望无际的绿茵,在斗鸡场上,王勃挥毫落笔,令在场众人惊叹不已,喜悦的沛王将自己枣红色的宝马赠送给他。王勃当众试马,翻身跃上马背,他身穿鲜红的圆领袍和白色的披风,四目辽阔,骏马奔驰,少年放开了抓缰绳的手,张开双臂呼喊着,仰天长啸。大量的仰拍和远景镜头,将天空染成宣纸般的暗黄,策马奔腾的王勃像一滴墨汁般渺小,天地是他一展才华的舞台。这个场景,可谓是真正的鲜衣怒马,意气风发,将少年天才的豪情描绘得淋漓尽致。那时的王勃正像这初生的朝代,充满了斗志与活力。王勃与杜镜的最后一次相见,是杜镜前往四川赴任的路上,王勃送别这位好友,并在其袖子上提诗,大量的远景镜头,将无边芳草和连绵远山囊括其间,营造了清新自然的氛围,此时的送别哀而不郁,二人都珍视着这段友情,惺惺相惜。正如那句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和杜镜纵然永远的分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但两人的心灵永远近在咫尺。这是专属于唐代的别离,没有日暮东风,没有泪洒长堤,而是满怀期待和祝愿,昂扬的情感和奋发的格调,主宰着这个正在向顶端攀登的时代。

  通过对数字摄像机的调试,摄影师采用了浓郁、夸张的色调,千里黄云的天空,绚丽的红衣,耀眼的白鹭,这些令人眼前一亮的颜色,就像一幅幅中国传统的泼墨画,非常符合观众对古代中国的想象,也暗合了当时大唐的繁盛景象。同时,导演对人物的衣着、影片的场景也进行了研究。人物衣着配色古朴而明丽,形制符合历史要求,没有出现“穿越”的现象,充分表现了剧组的严谨与用心。在王勃获释后,与杜镜共同来到一家酒肆狂欢,他们踏起初唐独具代表性的胡腾舞,酒肆里还创意的出现了胡姬的歌舞,她们曼妙的身姿、神秘的面纱,伴随着颇具西域特色的舞蹈动作和打击乐,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盛世,与两位少年一起纵情笙歌。在配乐方面,本片大量使用琵琶进行演奏,一方面,女主角落霞的故事类似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歌女,且落霞擅长弹奏琵琶;另一方面,琵琶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典乐器之一,在演奏方法上具有仿古的特点,颇具古典音韵美。琵琶错落有致的乐声,配合着角色起落不定的心情,二者相得益彰。

  诗词、歌赋、舞蹈、音乐,一切艺术最鲜活最昂扬的姿态都被定格在了那个伟大的时代,心驰神往,梦回大唐,是无数中国人的向往与祈愿。影片借少年天才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盛世图景,一份意气淋漓的盛世精神。结语

  电影《王勃之死》通过塑造一个怀才不遇、性情孤高的诗人形象,为观众展现了具有中国古典特色的浪漫主义情怀。导演采用虚实结合的叙事手法,对比强烈的画面场景,营造了属于那个时代的梦幻。穿过历史的门扉,我们依旧能感受到王勃非凡的诗人气度,聆听到大唐的渺远余音。

上一篇:《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原文阅读下一篇:柳宗元《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翻译译文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