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名作《望岳》新解(4)

2018-07-17望岳

  见“江山如此多娇”,年轻诗人的豪情就自然而然生发出来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唐人口语,意为应当。《孟子•尽心上》:“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扬雄《法言•吾子》亦云:“升东岳而知众山之也,况介丘乎?”清人周容《春酒堂诗话》由此觉得杜甫过于自矜,谓其“如王氏子弟闻郗公求婿,未忘‘矜’字”。“郗公求婿”之典,出自《世说新语•雅量》,谓郗鉴欲于王氏子弟中选婿,王氏子弟闻之,“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羲之),因嫁女与焉”。宋以后文人,多失却唐代尤其是初盛唐文人的豪放、自信乃至自负,其实在后人看来所谓自矜自负处,在唐人原本是极自然的事情。杜甫曾“窃比稷与契”,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有此豪情不亦宜乎?杜甫早年心胸之开阔,气魄之宏大,精神之昂扬奋发,体现于此诗,更体现于此诗末二句。

  清人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一云:“少陵以前,题咏泰山者,有谢灵运、李白之诗。谢诗八句,上半古秀,而下却平浅;李诗有六章,中有佳句,而意多重复。此诗遒劲峭刻,可以俯视二家矣。”事实上,不仅在杜甫之前,题咏泰山之作无法与杜诗媲美,即使在杜甫之后,也未出现超越杜诗的杰作。被后人沿袭,可以体现被沿袭者的佳绝;无法被后人超越,更能体现被企图超越者的高妙。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立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永远傲视千古,俯临古今,而与泰山同垂不朽。

上一篇:望岳改写散文下一篇:望岳写作地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