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就义之前被囚三年多,多次拒绝劝降(5)

2018-07-20文天祥

兄与弟

  时间回到1256年,此时是南宋宝佑四年,皇帝宋理宗赵昀在位32年,虽然灭了威胁者金国,却招来了另一只狼——— 蒙古骑兵。

  这一年,江西庐陵文家两位赴临安(注:今杭州,当时南宋京城)赶考的兄弟同登进士,长子文云孙(注:文天祥初名)还登进士第一获取状元之名,其弟文壁(注:文天球名壁)考取同科进士。一门两子同科进士,这是何等荣耀,但对于陪同兄弟进京的父亲文仪来说,这种荣耀他已享受不到。据马安龙塘村文氏族谱记载,“宝佑四年,天祥与天球赴春闱,公(注:指文仪)伴行。是年五月十八日,公殁于京。时子天祥登进士第一,天球亦同登进士。宋朝廷命官吏治丧事,迎亲归。”

  文氏兄弟扶柩回乡守孝后,各自赴任为官,文天祥任刑部郎官、知瑞州等职,文天球任宁海通判、惠州府尹等职。

  此时南宋江山风雨飘摇,蒙古骑兵不断入侵,文天祥扯起了抵抗大旗。根据史料记载,德淘年(1275)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起兵勤王,开赴临安,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被派往元营中谈判,遭扣留,押往北京。二月底,天祥与其门客杜浒等12人,夜亡入真州。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刑,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退至广东收复旧部继续抗元。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12月在五坡岭(注:今广东海丰县)被俘。

忠与孝

  文天球走了与兄长不同的道路。元军逼至惠州城下,时任惠州府尹的文天球举城投降,归顺元朝。根据江西文氏修订的族谱记载:公(天球)为图全宗祀,保全百姓,举惠州城出降元军。后公入觐元世祖,元世祖授公嘉议大夫,同知广南西道宣慰使司事。

  文天球的这一举动,与文天祥背道而驰,让他背负了许多历史骂名,与兄长之“忠”对比。更有甚者,引用文天祥《闻季万至》中描述,认为文天祥对弟弟投元无比愤怒。

  对此说法,龙塘村文氏家族后人不屑一顾。他们认为,文天祥与文天球兄弟,一忠一孝,天祥可以舍生取义,天球为家族忍辱负重,甚至将一个儿子过继给哥哥,是为了保全文家血脉。村人的这一观点,与龙塘村文氏族谱记载一致:兄丞相天祥北行,公图全宗祀,入觐元世祖忽必烈。

  不少研究文天祥诗句的学者认为,文天祥《闻季万至》并非写给探望他的弟弟,而是写给弟弟过继给他的儿子,向儿子说明“兄弟殊途”的真正原因。据说,文天祥被囚时,文天球前往探视,欲与兄长同难。文天祥对文天球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我为国尽忠,你要保全宗祀,为家族尽孝。”文天祥令弟弟带走自己整理好的诗稿,并要求弟弟将一个儿子过继到自己名下,以便对祖先有一个交待。从此,文天球脱去宋装改着元服,并遵文天祥之愿将次子文陞子过继给文天祥,以续香火。

  文天祥还有诗写给弟弟:

  五十年兄弟,一朝生别离。雁行长已矣,马足远何之?

  葬骨知无地,论心更有谁?亲丧君自尽,犹子是吾儿。(文天祥《寄惠州弟》)

  也许,这才是文天祥向弟弟交待后事。江西文氏族谱记载,文天球后任广南西道宣慰使司事,曾尝辑宗谱,殁于元大德二年(1298),享年六十。

上一篇:圣人非完人:民族英雄文天祥临刑前曾动摇下一篇:爱国英雄文天祥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