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小说作品《子夜》解读(3)

2018-07-22小说

  宏大严谨的结构:场面宏大,头绪繁多。作品既写了乡村,写了乡村混乱的农民暴动;又写了城市,写了城市中资产阶级的偶谀我诈,写了城市中工人的罢工,写了城市中的知识分子的纸醉金迷。作品虽然线索众多,但主次分明。在城市和乡村这两大线索中,以城市为主;在城市的众多线索之中,又以资本家之间的争斗为主。而且作品前后呼应,回旋开合,运用自如。

  很强的理性色彩:从写作过程到作品的架构等体现了理性控制的成分。作品中对赵伯韬的丑化和对吴荪甫社会性格两面性的刻画都体现了很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观念。更不要说,给吴荪甫所设计的失败的结局就是为了参与当时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争了。

  《子夜》的成功决不是偶然的。同文学史上所有成功的作家一样,茅盾特别注意于研究人以及人和人的关系。他有广泛的社会经验,又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各种现象,揭示其重大的意义,形成作品的主题思想。《子夜》的孕育和产生正是这样的,这也是《子夜》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子夜》反应的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在今天仍具有可读性,通过《子夜》,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民族资本主义的面临的困境。茅盾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对我国文坛的贡献是巨大的,启示着当代作家要增强历史使命感,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上一篇:郁达夫及其小说《沉沦》下一篇:叶圣陶小说《潘先生在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