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晏殊的诗歌创作谈晏殊的诗学思想(4)

2018-07-20晏殊

  三、语言特色

  晏殊注重诗歌用字、音律、对仗等这些方面的形式美。《西清诗话》载晏殊为宋祁一句诗歌中的一字推敲取舍,选定好了“学好语健”的一字。《江邻几杂志》载他曾把王建的“黄帕履鞍呈马过,红罗缠项斗鸡回”改为“呈过马”、“斗回鸡”,觉得这样“语快”。 他的诗像“风迷戏蝶闲无路,露幽花冷自香” (《春阴》)、“野水有波增淡碧,霜林无韵湿疏黄” (《赋得秋雨》)等,可以说是典型的昆体之作。

  四、结语

  纵观晏殊诗,我们不难发现,晏殊诗虽然受到“西昆体”的影响,却又不能与“西昆体”划等号。一方面,同为身居高位、具有很高文化修养的文人,晏殊和“西昆体”诗歌所反映的都是上层文人的日常生活,艺术上都特别讲究和重视诗歌的声律谐婉、对仗工稳、手法精巧和组织细密。另一方面晏殊诗又有新的变化,他不像“西昆体”诗人那样堆砌典故,追求辞藻的华美、风格的浓丽,而是注重用白描的手法营造清幽疏淡的意境,在情景中蕴涵哲思,可以说是出自昆体而不仅为昆体所能范围。这种新的变化,与其后欧阳修、梅尧臣等人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重理”、“重意”的发展方向相一致,所以说晏殊诗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宋诗发展的方向,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同样,我们也可以从以上论述中看出,晏殊的诗学思想在新旧诗风转换的时期具有一定的过渡性。他继承了前期昆派咏“颂声”的主张,反对诗歌反映严酷的现实,代表了后期昆体与诗文革新派最根本的分歧。在继承前期昆派咏富贵语的同时,以惟说“气象”代替满纸的金玉锦绣,推崇清丽闲雅的诗风。这是晏殊对昆派诗论的发展。在学习前人优秀文学传统时,他称赏韦应物、杜甫及韩愈、柳宗元,体现了后期昆体诗人开阔的视野。语言风格方面,他注重诗句字词的锤炼与语言的表现力,对后代诗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夫之. 清诗话(下册)[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2] 郭绍虞. 宋诗话辑佚(卷下)[Z].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3] 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4]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5] 郭绍虞. 清诗话续编(上)[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6] 洪亮吉. 北江诗话(卷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7] 丁福保. 历代诗话续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8] [9]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五)[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10] 北京大学古文学研究所编.全宋诗(第三册)[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1] 赵齐平. 宋诗臆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2] 钱钟书. 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13] 缪钺.诗词散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上一篇:晏殊诗中的酒意象分析下一篇:《玉楼春·春恨》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