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授课教学反思(2)

2018-07-20岳阳楼记

  【篇二】

  上完《岳阳楼记》,反思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应试教育的味道还重了一些,还将重点放在对课文逐词逐句的讲解,要求准确无误的翻译,这使我认识到:

  1、运用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合理的运用,能一改沉闷的课堂,使之图文并茂,声情并茂,充满活力。能创设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生灵动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认知与情感协调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养素同时受到熏陶。

  2、上本课,要讲的内容较多,所以我变过去一味的老师传授为学生自主品味、合作探讨、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感悟古代优秀作品的美,学习古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丰富复杂的感情。

  3、自主品味、合作探讨的教法了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古文的习惯,提高了他们阅读古文的兴趣。

  【篇三】

  学习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读文言文,体会本文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结合在一起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体味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了解古代政治家的忧国忧民情怀。

  学习这篇文章,我们把古代优秀的作品和现代写作相结合,尤其是关于几种表达方式的具体的运用,把古人的好作品与现代写作 结合起来,在语文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同时这也是一篇传统的篇目,是中国古代的优秀的文化,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 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劝勉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首先教学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 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 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本节课采取的措施:

  1、简介文体;

  2、简介作者和他的好友滕子京的状况及本文写作的背景;

  3、注音并朗读课文同时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重点突出以下几个问题:

  1)、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2)、“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3)、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用 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用这样的比较来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这了达 到高突出核心的目的,我先设计了几个问题: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明白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说明滕子京 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本节课学生的收获:

  学生在教师解决几个大的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几个问题由学生们明白以下的重点:

  1、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2、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3、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4、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第3段的画面渲染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第4段的画面渲染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5、“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

  6、“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7、“古仁人之心”是的内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古仁人”的忧乐观。

  8、“微斯人”的“斯人”指哪类人。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

  9、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涵意。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10、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学生们在学到洞庭湖的两种景色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要提洞庭湖的事情,还把这些景色写得这样的细腻,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的东西,如果这一问题不解决的话,全文的核心的东西就不能顺理成章的解决,以至于影响到全文的重点和难点,这是教学之前没有想到的。

  改进措施:以上不足要引起以后教学上的重视,在布置全文的互动习题的时候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不同的习题,有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应该由教师引导或交待,减少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岳阳楼记文言现象梳理下一篇:岳阳楼记注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