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国的游子—论余光中诗歌的原乡性(9)

2018-07-21余光中

  余光中说:这十年来,我已经回大陆不下于十六、七次了。因此我不觉得“乡愁”有那么迫切的压力要让我再写。相反的,我回来这么多次了,我所写的比较写实了。“乡愁”还是一种比较浪漫的憧憬、一种感伤的回忆。所以那样的诗可一而不可再,大概写不出来了。……两岸开放交流以来,地理的乡愁固然可解,但文化的乡愁依然存在,且因大陆社会的一再改型而似乎转深。而另一方面,长江水浊,洞庭波浅,苏州的水乡也不再明艳,更令诗人的还乡诗不忍下笔。于是乡愁诗由早期的浪漫怀古转入近期的写实伤今,竟然有点难以着墨了。两岸开放,解构了我的乡愁主题。

  三、“纵横相交的现实感”——文化乡愁情结

  (一)对传统文化的皈依和坚守

  中国自古以来的政治经济体制造成了文化体制的高度集中,也造成了中华文化凝聚力的高度集中,因而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文化自觉性非常强烈,他们对于文化传统的探索相较之其他民族也更加主动而深入,这是由我们的历史文化所决定的。余光中经历的是“双重放逐”,先是到因政治因素与大陆相隔的宝岛台湾,后来又赴美留学,在仿佛是另一个维度的受截然不同的文化影响的海外生活,他先是接受台湾另一种政治形态的熏陶,后又受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他也曾对传统文化产生怀疑,但是思维中固存的传统因素让他始终在心中为传统文化留有一席之地。因为不管地域隔得再远,中国人一直秉承的“落叶归根”的想法让多愁善感的诗人的乡土情结尤为浓重,以致后来意识到他的西化是一种苍白和空虚,然后清醒地回归并坚定传统文化的路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是一种乡愁情结中对传统文化的皈依和坚守。

上一篇:名家笔下的夏天:余光中经历阴冷七月下一篇:老舍《猫》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