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余秋雨的文化思维(2)

2018-07-20余秋雨

  仔细体味过余秋雨散文的人一定有这样的感觉,厚重的历史感。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广泛地涉足历史的文化领域,他力图在历史文化的故纸堆里,通过对旧文化、旧遗迹、旧人物的缅怀和追思,建立起一种大气的豪放的有史学力度的散文思维。

  从中国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探求文化兴衰的痕迹,使作者突然感觉到有必要更深层地“把历史意志与文化伦理千年厮磨中最关痛痒的部位选撷出来作系统的个案研究,让今天的读者一起感受中华文化中感人肺腑的辉煌和让人窒息的阴影”,于是创作出了一如既往的对文化追索的《山居笔记》。作者认为,“只有探讨感人肺腑的辉煌,才能把握中华文明的精华及合理内核;只有探讨让人窒息的阴影,才能知道中华文明何以步履维艰、被动挨打,才能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揭出病苦,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对历史的跟踪、追寻与反思,是为了今天能更好地前进,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进程。于是,在《山居笔记》之后,作者开始思考这些历史的阴影在当今有没有溶解的可能性,他深深发觉“中华文化留给现代的最深的阴影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由此带来的处世观念”。

  那么余秋雨这样的感悟到底出自何处?在《文化苦旅・自序:》中我们找到了答案:“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悠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历史气压罩在我的全身,使我无端地喟叹。”历史托付于他,他又将历史反馈于历史痕迹之上。在《莫高窟》一文中作者同样提到了这个问题,“大凡至今轰传的历史胜迹,总有生生不息、吐纳百代的独特秉性”。“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融会贯通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在这里,历史与文化相厮磨,便少了几分冷漠与严峻,多了几分活泼与洒脱,站在这一高度,文化便也成了历史的积淀。

上一篇:余秋雨散文艺术探析下一篇:论余秋雨散文文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