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优秀教学设计(2)

2020-06-27教学设计

篇三:长方体的体积教案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瓜州乡渊泉小学 张梅

  教学内容:教科书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99~10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中,理解长方体含体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宽、高的乘积,进而推导出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1立方厘米小正方块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24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发现问题

  1、(课件出示)字典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书,必须要常备身边的,聪聪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每天都要带一本字典,现在有两本内容同样的字典,他要选择其中的哪一本经常带在书包里比较方便呢?为什么?(小本的字典。体积小)

  其实刚才我们在比较他们的什么?(比较它们的体积。)体积指的是什么?(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那些?(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小结:任何物体都占一定的空间大小,也就是说都有一定的体积 二、 观察思考 提出猜想

  1、课件出示三个长方体(下列各长方体分割成了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请你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并求出长方体的体积。) 2、教师演示,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反馈交流,得出: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理念依据:通过练习,使学生感知:体积是由体积单位组成的,要求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切一切、数一数小方块的方法。这既是对上节课体积单位的复习,也是这节课的教学起点。

  3、 师:是不是我们都可以用切一切、数一数小方块的方法来求一个物体的

  体积呢?

  4、学生讨论 讨论后使学生明确: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往往不能用切割的方法来求长方体的体积。如:字典、洗衣机的体积、电脑主机的体积等。 理念依据:从实际情况考虑,让学生体会到,要求一个物体的体积,必须有一个新的方法才能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师引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板书课题) 师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大胆猜想。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认为长方体的体积大小可能和什么有关呢?(学生汇报可能与长、宽、高有关) 6、利用课件,验证猜想。动态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下面的长方体,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图(4)

  先利用多媒体将上环节使用的图(1)动态变成图(2)

  生:长方体的宽和高都不变。长变了,表面积变了,体积也变了。 教师继续把图(2)动态变成图(3)

  生:长方体的长不变,高和宽都变了,表面积和体积也变了。 教师也不做评论,再把图(3)变成图(4)

  生:长方体的长、宽、高都变了,表面积和体积也变了。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认为长方体的体积大小和什么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和长、宽、高有关)

  7、再次猜想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和长、宽、高有关系。你能猜想出它们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想: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使学生体会到长方体的体积和长、宽、高都有关系,进而大胆的提出猜想)

  三、动手实践、验证猜想 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1、提出小组合作要求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你们手中的1立方厘米小正方体拼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摆的时

  候思考: 1.每排摆了几个?2.每层摆了几排?3.摆了几层?4.一共摆了多少个?你是怎样很快算出总个数?5、你是怎样很快算出总个数的?然后把数字记录在表格里面。 6

  、观察每个长方体的“总个数、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

  数”分别与这个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然后把数字记录在表格里面。

  2、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开始操作、计算、记录、思考、讨论 。 (出示课件:

  师:请各小组同学利用你手中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3种长方体,并把有关数据填到表格中,好吗? 生:好!

  (小组活动开始,各小组学生分工合作,用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三种长方体,并根据表格要求整理、填写数据。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3、小组派代表汇报

  哪个小组愿意先汇报你们的研究过程和成果?

  第一组:把12个正方体摆成3排,每排2个,摆2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2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体积是12立方厘米。

  第二组:把15个正方体摆成1排,每排5个,摆3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3厘米,体积是18立方厘米。

  第三组:把24个正方体摆成3排,每排4个,摆2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1厘米,体积是24立方厘米。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解说也非常到位!真是一位小老师!谢谢你! 师:通过这几个小组的拼摆再加上刚才XXX的讲解,同学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略感疑惑)

  师: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结合课件中出示的表格边指边说)摆每个长方体的“总个数、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分别与这个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吗?同学们可以先和身边的同学讨论一下,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交流。

  4、学生进行短暂的讨论后进行了交流。

  生1: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摆这个长方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生2:我想补充一下。从我们填的表格中就可以看出,每排摆几个,长方体的长就是多少,每层摆几排,它的宽就是多少,一共摆几层,高就是多少。

  生3:我发现,只要知道一排摆几个、摆几排、摆几层就能知道长方体的体积了。 师:大家说的不错!如果要想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我们可以怎么做?

  生4:只要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就能知道一排摆几个,摆几排,摆几层,就知道体积了。

  生5:如果是教室的体积你怎么摆?

  师:嗯,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很及时。是呀,难道还要用小正方体去拼摆教室的体积吗? (有学生开始小声地笑,并交流。课堂气氛又一次变得活跃) 师:谁有更切合实际生活的方法?

  生6:老师,我觉得根本就不用摆了!只要量出长、宽、高就行了。

  师:(疑惑状)什么叫量出长、宽、高就行了?谁听明白了?能结合表中的数据说一说吗? 生7:老师,我明白了!量出长宽高就相当于是知道了一排摆几个,摆几排,摆几层。所以,用长乘宽再乘高就是教室的体积。

  师:原来是这样啊!(面向生6)XXX,你同意他的解释吗?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5、发现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相机将表中“总个数、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下面显示出“体积、长、宽、高及相对应的单位。”)

  (1):刚才老师把同学们的实验数据汇总了这张表,我们一起来观察。 师问: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汇报交流: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摆这个长方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每排摆几个,长方体的长就是多少。每层摆几排,它的宽就是多少。一共摆几层,高就是多少。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小正方体的总个数=每排的个数 ×每层的排数× 层数长方体的体积= 长 × 宽 × 高 学生动笔算一算每一组的长、宽、高相乘的积,算后汇报。

  (3)引导学生把计算结果与记录表中的体积进行比较,发现长×宽×高的乘积就是长方体的体积。

  (4)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猜想、实验、验证总结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今后在学习上同样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学习。

  (5)字母表示:长方体体积用V表示,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 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V=a×b×h=abh 板书:V=a×b×h= abh 学生齐读公式。

  6、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解决课前猜想(算字典的体积) 7、迁移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再次尝试:一个长方体提问怎样求它的体积。

  课件出示:图形变化成正方体提问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在小组内讨论讨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

  哪个同学愿意说说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师追问:你们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当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时,长宽高也就是正方体的棱长。所以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教师板书: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教师说明用字母表示V=a×a×a = a3 板书:V=a×a×a = a3

  教师说明:a3读作a的立方或a的三次方,表示3个a相乘。

【《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长方体的体积和体积计算教学设计

2.《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优秀说课稿

3.《长方体的体积》教案

4.认识长方体的体积课件

5.长方体的体积评课稿

6.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设计

7.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案

8.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上一篇:体积公式计算教学反思下一篇:体积单位间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