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生的板书,教师用红粉笔圈出“纹丝不动”这个词语,并对其他答案随机点拨:“一动不动”就是“纹丝不动”,“千斤巨石”就是“纹丝不动”,“没挪动一寸地方”就是“纹丝不动”……
四、品读文眼,体悟主旨
1、教师总结过渡:“‘纹丝不动’这个词,我们在邱少云潜伏的时候读到过它,在邱少云被烈火包围的时候想像过它,也在邱少云壮烈牺牲的时刻强烈地感受过它。请大家快速地读读课文,想一想,画一画,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的。”(学生快速默读,并画出有关词语和句子。)
2、组织全班交流,重点对下列语段的诵读与学生的解读作随机点拨:
①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我发现前面60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看见我们。
a。“你从原因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但是,读课文,光有理解没有感受不行,光有理解没有感情更不行。你得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感情读出来,这才是真读书。”(指名诵读此段课文。)
b。“如果你现在就潜伏在这条山沟里,面对这样的敌情,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怎么读这段话?”(指名诵读此段课文。)
②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
a。“你从后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这次作战计划一旦落空,391高地这颗毒牙不能不拨掉,志愿军的占线还有往南推移吗?(学生自由回答。)志愿军的战线不能往南推移,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还能夺取最后的胜利吗?”(学生自由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