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与儿童情境学习快乐、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10)

2018-08-26教学设计

(二)即时嵌入契机

  儿童的想象不会凭空产生,需要引发契机,我们的教学设计就必须为儿童提供“需要的推动”,形成想象的欲望。这一环节在我课堂教学设计中意识性很强,只要教材有空间,便会根据教材特点,在设计中即时嵌入想象契机。其实,儿童常常是带着想象去阅读、去思维、去表达的。让儿童展开想象,真是“正合他意”。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启发儿童走进情境,让其设计想象人物的对话,假如你是XX,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增添一个新的角色、一个新情节,想象故事的细节,进入一个新时空,续编不同的结尾。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思维、去想象。这不仅丰富了课文内容,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

  即使在野外观察中,我也不失时机地为儿童即时嵌入想象契机,引导儿童展开想象。那是一个金色的秋天,我带着三年级的孩子去观察桂花。设计安排了“找桂花—看桂花—问桂花—捡桂花”的顺序,当孩子们围在桂花树前,启发他们把眼前的桂花树当作“桂花姑娘”,与之对话、提问。角色的转换,使他们情不自禁地去体验桂花内在的美,孩子们问来答去,对话很精彩。“美”激起了“爱”,他们弯下腰,疼爱地把落在树下的桂花捡起来。一朵一朵,聚在小小的手掌中。片刻,几乎是同时,孩子们把手中的桂花放到我的大手中,小小的桂花此刻成了孩子心目中美的精灵。我双手捧着,顿觉手中最轻不过的小桂花变得沉甸甸的了。这是超越了我教学设计的一幕场景,霎时间令我不知所措。但桂花的“美”,孩子的“情”,驱动着我萌生出即兴设计,把孩子们带到草地上集体编“桂花姑娘”的童话。

  我把手中的桂花轻轻洒落在一个小女孩的头上、发辫上。在孩子的眼里,她俨然成了真的“桂花姑娘”了,孩子们用新异的目光端详着……刚才观察桂花获得的直接的美的印象和感受,对桂花姑娘的新奇、怜爱,连同编童话幻想的形式,都激起孩子们创造的欲望。凉风习习,又送来阵阵桂花的甜香,孩子们身心俱适,此情此景构成最佳的创造情境,一对对想象的翅膀扇动起来了。

  我和孩子们都没准备,都是即兴的思考、即兴的表达。我鼓励大伙儿一起编,他一句、你一句地想着,编着。一个孩子给故事开头了,“桂花姑娘原是个穷人家的姑娘,她被狠心的地主抓走了”;紧跟着便有一个个“后来——”,孩子们用善良的童心和纯真的智慧,一起编织着一个书上从来没有写过的美丽的童话——

  孩子们不仅想到“桂花姑娘勇敢地逃出来”,竟然想到“好心的风伯伯来帮助她了。”听到这儿,我心一亮:有了风伯伯的帮助,桂花姑娘就会飞起来;孩子们都兴奋起来,果然有孩子接着说:“桂花姑娘乘着清风一直飞向月亮,她到了月宫里,长成了一棵桂花树,陪伴着嫦娥姑姑。”孩子们真是想象得太美妙了。神话般的想象罩上了智慧与神奇的光环。接着又有孩子说:“桂花姑娘在月宫里思念人间,便洒落下金色的桂花种,从此大地上便有了桂花树。”另一个孩子补充:“为了不被地主发现,所以她躲在绿叶下,开出一朵朵小小的金黄色的小花……”

  天上人间,多么宽阔的想象空间,观察、思维、想象的融合创造出一串串美丽动人的童话。在幼小的心灵中可以迸发出如此耀眼的智慧火花,这是惊人而又可贵的。孩子们沉浸其中,体验着创造的快乐。在班级和谐的共同体中,在特定的情境中,这种即兴的教学活动是最能激发儿童的潜在智慧、激活儿童的灵性的。因为没有事先谋划的束缚,而是在那瞬间,思维迅速地跳跃式地自由驰骋,涌现出儿童潜在的无穷创造力。这深刻地告诉我,没有互动就不可能有“即兴”和“涌现”。即时嵌入想象契机,真是要“不失时机”。

  孩子是喜欢创造的,教学设计无论是课堂上,还是野外,把握了我自己归纳的“四要素”:“训练感觉、培养直觉、鼓励求异、大胆想象”,让儿童的创造活动在宽松的,无拘无束的情境中进行。

上一篇:《一分钟》的教学设计下一篇:小学艺术活动课《狮子大王》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