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与儿童情境学习快乐、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9)

2018-08-26教学设计

(一)持续积累表象

  儿童最善于想象,而想象正是创造的开始。针对儿童想象是由表象组合成新形象,情境学习十分注重儿童表象的积累,精心设计许多让师生终生难忘的观察活动。由于这些表象笼罩着情感的色彩,储存在儿童大脑的记忆中。表象就易于成为儿童想象的鲜活的材料。因此,教学要重视积累表象。表象哪儿来?要利用眼睛的帮助去发展想象。儿童的观察需要引领指导,唤起他们的有意注意,由近及远,从身边多姿多彩到宽阔无垠的世界,让儿童观察需持久进行。从带领儿童有指导的观察,到放手鼓励儿童各自主动去观察。一棵小树、一丛花草、一只小动物,哪怕是窗外的一处景点、一种瞬间的现象……都可成为儿童的观察点,从中获得表象,在教师督促鼓励下,天长日久形成习惯,逐渐培养起敏锐的观察力。这样的引导与儿童喜欢睁大眼睛看世界的需求是相协调的。

  记得二年级一次教《谜语》,其中一则谜底是“电灯”。学生一下子就猜到。想不到有学生随即提出“如果是日光灯,谜语该怎么编?”这是教学设计中没有预见到的生成。我敏感地意识到这是让学生带着欲望、快乐思考、大胆猜想的好时机,便鼓励大家来编一则谜底是“日光灯”的谜语。稍顷,一位小朋友站起来信心十足地说:“屋里有根藤,藤上结了根长丝瓜,一到太阳落,瓜里开红花”。话音刚落,孩子们开心地大笑起来,快乐无限。马上又有学生纠正“日光灯不是开红花”,应该是“瓜里开银花”。我想二年级的小朋友为什么能这么迅速地编出谜语?联想到不久前,我带他们到田野里观察,看到的二尺来长的长丝瓜从棚上垂下来,非常新奇。由此表明他们在兴奋的情绪中所获得的表象帮助他们进行组合,创造了新的形象。

  作文是创造性很强的作业,除了语言能力还有创造能力。记得学生上五年级时进行一次独立作文,要求根据自己平日观察所得,选一种没有生命的物体,写出它的品格特点,自己选题,自己命题。学生感到很自在,很乐意。当堂完成后,我批阅时发现,所写题材各式各样,仅题目就有《歌》、《铁》、《路灯》、《火柴》、《石子》、《北斗星》、《太阳礼赞》、《石灰吟》、《蜡烛》、《红》、《绿》等二十多个不同的文题。他们写出了真情实感,赞美了这类物品的特点,且富有哲理。究其原因,那就是因为他们通过长期养成的观察习惯,积累了丰富的表象,获得了“直接的印象”,为他们的想象思维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为新形象组合作了重要的铺垫。

上一篇:《一分钟》的教学设计下一篇:小学艺术活动课《狮子大王》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