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3)

2021-06-13说课稿

说课稿 篇4

  《母亲的恩情》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苏教版第4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游子吟》,并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展现了创作本诗的具体情景。表现了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同时,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根据大纲对本册教材的要求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同时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为本篇课文的第二课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游子吟》。

  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1、学文引诗,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理解,尝试背诵古诗。

  3、情感迁移,感悟父母恩情。

一、学文引诗,理解课文内容。

  1、用复习旧知导入法,复习词语、课文主要内容导入新课。

  2、多媒体出示古诗《游子吟》,让学生朗诵古诗,利用设疑导入法,问学生:“想知道这首诗是怎样写成的吗?我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来导入课文的学习。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并提出自学要求:儿子要出远门了,母亲是怎么做,怎么想,怎么说的。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

  4、学生交流四人小组自学情况,体会儿子临行前母亲所做的和所想的,并指导重点朗读母亲说的话,并且提问:为什么孟郊的眼睛会湿润了?学生会回答,是因为孟郊被母亲对自己那种深深的爱所感动了。同时指导学生找出这两个自然段表现的是古诗的第一、二两句。这样,通过学生小组自学和教师在学生学生交流自学情况时候的适当点拨,让学生感受到了父母对子女深深的关怀之情。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第二点,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

二、朗读理解,尝试背诵古诗。

  在理解了课文前几个自然段的基础上,引入了古诗。第二个平台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含义,并且尝试背诵古诗。我是通过以下环节来完成平台2的构建的:

  1、多媒体出示古诗《游子吟》,请学生朗读。再出示重点字词的意思,请学生尝试说说诗意。最后教师用课件出示诗意,请学生齐读,并且理解记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2中的理解古诗意思这一目标。

  2、用多媒体出示课件,划分古诗的节奏,教师指导朗读,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背诵。完成了教学目标2当中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平台2的构建,主要是用看、听、讲、想、动、静这几个要素轮换使用,让学生不感到疲惫,乐于学习相对枯燥的内容。

三、情感迁移,感悟父母恩情。

  平台3主要是迁移学生感情,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感情进行升华,完成教学目标2中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的任务。运用了要素组合方式中的几个要素,用小组合作等组织形式,利用学习卡等工具来共同构建。我是这样操作的:

  1、请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妈妈为我做了些什么?我为妈妈做了些什么?并用学习卡记录。讨论后请学生交流,教师用卡片记录妈妈为我做的和我为妈妈做的,最后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妈妈为我们做的太多,虽然是极其细微的小事,但是母爱的伟大就体现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妈妈对自己的无微不至的爱,对父母的爱也就油然而生。

  2、在此基础上,再次播放幻灯片,主要内容讲述了父母对儿女的爱,以及父母老了儿女应该孝顺父母。看后叫学生谈感受。学生大多会说父母如何的爱自己,自己长大了要如何对待父母,从而对感情进行二次升华。到此完成了教学目标2的任务,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是沪粤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四章第3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本节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九年级的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由三个段标组成,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密度单位、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材首先由“铁块的质量比木块大”的问题的争论开始,用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来认识物质密度这一特性,内容丰富;对于密度公式和单位的认识,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以及查看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表等活动方 式,来自己得出密度公式和密度单位;对于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材通过三条途径来展开的:一是根据密度的大小比较,来鉴别物质、发现物质;二是通过密度公式变 形测算出物体的质量;三是通过密度公式变形测算出物体的体积。

  2.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⑶情感态度目标: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重 点:密度概念的理解。

  o 难 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o 关键点: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 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课密度概念教学时,将通过实验、讨论、辨析和训 练,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由于本节是概念教学,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密度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原 理,在密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教师仅仅是学生 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为此,本节课采用“科学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由于本节属于概念教学,学生由于日常生活的经验积累了一些与质量、体积有关的感性认识,但由于初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其中有些经验的形成 是片面或错误的,这会干扰正确概念的形成。因此,要教学中要注意设法排除前概念(即思维惯性)的干扰,本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会利用比较、类比以及“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正确建立密度的概念。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㈠引入新课

  列举同种物质的物体之间质量大小的比较,如一根铁钉和一个铁块,比较其质量大小,依据是什么?列举不同种物质的物体之间的质量比较,取一个大木块和一个小 铁块,比较其质量大小,如何比?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是不相等的。从而导入新课课题“探究物质的密度”。

  ㈡新课教学

  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⑴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⑵猜想与假设

  鼓励学生对上面的讨论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学生的猜想是多种多样的,千奇百怪的,有些甚至是离谱的,教师要充分给予肯定,并进行适当引导,得出有用的结论。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为了研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设计的思路如下:

  ⑴选择研究对象:取木块、铁块作为研究对象;

  ⑵选择器材:实验中应该选择哪些测量工具;

  ⑶实验过程安排:实验的步骤有哪些?要收集哪些证据?怎样收集?

  ⑷实验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物质的种类、质量多少、体积大小三个因素。

  ⑷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用不同大小的木块、铁块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通过处理,填写在课本的表中。

  ⑸分析与论证

  组织学生围绕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分组讨论,看看能得出什么规律?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木块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就增大几倍,即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铁块也存在同样的结果。

  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木块和铁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由于学生不容易想到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教师可以适时补充: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从而让学生真正体验和发现:不 同种类的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确实不同,这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得出物理量“密度”的概念:物理学中,将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 度。

  ⑹评估:

  “铁块质量比木块质量大”这句话应该怎样说才科学?

  2、密度公式与密度单位

  ⑴对于密度公式和单位的认识,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以及查看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表等活动方式,来自己得出密度公式和密度单位。

  ⑵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公式的来源,会用数学形式表示密度的大小,了解各字母的代表的物理量。

  ⑶通过质量单位,体积单位的回忆,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密度国际单位是 kg/cm3,并让学生知道密度其他单位g/cm3与其换算关系。

  ⑷由于密度单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复合单位,因此对单位的换算、读法、写法以及含义,可以通过水的密度来学习让学生体会清楚,从而将密度的定义具体化。

  ⑸教师可以多举几个常见物质的密度,让学生练习和体会。(如铜、铁、铝等)

  ⑹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强化对密度概念理解,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两个问题:

  ①一桶水和一滴水哪个密度大?

  ②将铁块压成铁饼,铁的密度变大还是变小?

  通过讨论,学生要认识到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与质量、体积和形状无关。

  3、密度知识的应用。

  密度的公式属于本节的重点,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公式,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公式变形。根据公式变形,结合课本例题,引导学生利用密度公式进行密度的计算。要让学生认识到利用密度公式可以计算物质密度的大小。可以让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教师要引导其他学生对黑板上板演的例题,进行评价,从而归纳密度计算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正确选择公式,书写格式规范;二是单位换算正确,计算结果准确。

  ㈢自主归纳,评价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本课知识的归纳,反思和回顾本课学到了什么。在知识归纳基础上,进行学法小结,总结出本课利用了比较、“比值”定义的方法研究物理概念。

  针对本课内容进行分层次的反馈练习。教师进行巡视,收集问题,及时点评。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认识,整个设计过程一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专家给予批评和指正,谢谢!

【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5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

2.【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六篇

3.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五篇

4.【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10篇

5.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九篇

6.【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八篇

7.【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

8.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六篇

9.【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

上一篇:【必备】工作计划模板锦集8篇下一篇:精选小学说课稿模板锦集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