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2021-06-13作文

说课稿 篇3

  《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我理解为:一是让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让学生初步体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情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为本单元的习作奠定基础;三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让学生感受宋庆龄的诚实守信”作为情感目标;把“初步体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情来表现人物”作为知识目标;把“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作为能力目标;把“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确定为教学策略。

  在读的方式上采取由浅入深,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层层递近的方式读。如同烧砖,多读一遍就是多加一份温,温度加到一定程度,土坯就变成了砖头,砖和土的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书读到一定程度,课文语言和精神营养就会转化为学生心灵的有机组成部分,就会成为学生语感结构和精神系统中有活力的细胞了。

  具体做法是: 一读,统揽全篇,弄清课文写的人物是谁,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二读,抓词理句,找出能说明宋庆龄诚实守信的语句; 三读,进入情境,突出宋庆龄的诚实守信; 四读,划分角色,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

  总之,略读课文一定要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说课稿 篇4

  一、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好动、好玩、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成人眼中很正常的现象,在他们的世界中确是神秘的、有趣的,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纲要》的学习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要重视幼儿的兴趣、情感、态度并在实施中重视幼儿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教师要注意关注幼儿的积极情感,关注引导而不是驱使儿童去学习,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帮助幼儿探索转动、体验转动的乐趣我设计了本节教育活动。 教学实施策略:

  1、 启发式提问法:从幼儿角度出发,采用启发、引导、循序提问的方式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发现问题,动脑解决问题。

  2、 引导发现法:克服了说教的传统形式,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幼儿在探索操作中获取知识获得经验。

二、 活动目标:

  1.对物体转动变化感兴趣,探索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

  2.尝试在探索和比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体验动手操作、共同解决问题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

  幼儿对陀螺的相关经验。

  物质准备:

  1.直径6厘米左右的红色塑料圆片(若干)中心处打一洞。

  2.直径6厘米左右的黄色塑料圆片(若干)偏离中心处打一洞。

  3. 牙签,棉签,纸盒,吸管,记录纸,笔、汉字“转动”。

四、教学过程

  (一) 出示汉字“转动”引导幼儿回忆、交流生活中的转动现象。

  1. 出示汉字“转动”,引出话题。

  师:看到“转动”两个字,让你想到了什么?生活中有哪些转动的现象?这些转动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2.教师小结: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转动现象,这些转动有的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比如电风扇、洗衣机、微波炉;有的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比如陀螺玩具、故事磁带、游乐园大转盘等。

  (二) 幼儿自主探索、发现影响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

  1.教师介绍材料,交代任务。 师:这里有许多牙签,还有红色和黄色的塑料片。请你尝试用这两片塑料片制作两个陀螺,比一比自己制作的两个陀螺在转动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想一想让哪个陀螺参加转动比赛。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影响转动变化的因素。

  师:(1)红色陀螺塑料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黄色陀螺塑料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

  (2)牙签插在塑料片的中心和插在塑料片的旁边做出来的两个陀螺在转动时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陀螺的转动和牙签插在塑料片上的位置有关系。

  (三) 游戏 陀螺比赛

  师:大家都选择了陀螺来参加比赛,现在请你找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谁做的陀螺转得稳。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你的陀螺比他的陀螺转得稳(或不稳)? 师:现在你们陀螺上的牙签都插在塑料片的中心,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转得稳,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转得不稳呢? 教师小结:陀螺的转动和塑料片在牙签上的位置有关系,也和转动的方法有关系。

  (四)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在做陀螺、玩陀螺时发现了这么多关于陀螺转动的秘密。这里还有纸盒和吸管,它们能变成陀螺玩具吗?有什么办法让这些陀螺转得更稳呢?

说课稿 篇5

  《哪种材料硬》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课。本课是在认识了生活中周围的物体由不同种类材料组成的基础上,开始具体探究材料的物理特性——硬度,并且学习通过刻划法来比较材料的硬度。这是本单元探究物体物理特性的开端,所以比较物体的硬度这个实验探究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硬度是材料表现出来的基本物理特性之一,学生对它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能通过自己的一些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软硬,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和方法和科学的标准有一定差距,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设计了一个交流互动的环节。我使用摸一摸的游戏,在猜测中使全班同学都参与这个讨论的过程,从而来认识更科学的刻划法。这也更充分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

  根据我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教学目标

  1、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的材料表面留下划痕。

  2、认识金属坚硬、有光泽、能导电、易传热、有延展性的特征,将特征与用途相联系。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划的方法比较木头、纸、金属、塑料四种材料的硬度大小,并对材料进行比较、排序和描述。

  2、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了解金属的不同物理特性,并能用语言描述材料的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物体的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检验的。

  2、认识到用刻划的实验方式检验硬度大小更准确、可靠。

  3、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刻划的方法,判断四种材料的硬度大小。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判断材料的硬度大小。

 教学准备

  1.为小组准备:

  木条、卡纸、铁钉、塑料尺(各两份);

  实验记录单(每组表一表二各一张) ;

  木片、铁片、塑料片、烧杯、热水。

  2.教师准备:

  棉花、橡皮、塑料袋、小黑板、金属炊具、金属暖手宝、砂纸、铁丝、空饮料罐、电路装置(电池)。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一个塑料袋(装棉花和铁块),让学生摸一摸,猜猜里面是什么?为什么?我们用了什么方法猜出来的?

  2、出示四种材料,分别是:(师出示材料,生齐答)木条、卡纸、铁钉、塑料尺,思考哪种材料最硬?

  3、板书课题:哪种材料硬。

 二、比较硬度。

  1、小组讨论猜测哪种材料硬?用什么方法来比较?

  2、组织汇报、交流。

  3、揭示科学的实验方法:刻划。

  4、说明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5、演示实验第一组:木条分别去刻其他四种物品 ,并填写好记录表。

  6、发放实验记录单和实验器材,学生开始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教师巡视指导。

  7、学生上台汇报,展示记录单。

  8、小结。

三、认识金属。

  1、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除了铁,你还知道哪些金属?(板书:金属)

  2、列举生活中金属制品。

  3、小组讨论、交流,发现金属的特征。并填写在气泡图中。(发放记录单)

  5、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1)比较坚硬;

  (2)有金属光泽;

  (3)延展性:

  (4)易传热

  (5)能导电

  6、证明铁的这些特性,并说说在实际中的运用。

  (1)用砂纸摩擦带锈的铁钉,会发现有它有金属光泽。比如不锈钢的厨房用具,很漂亮;用来装饰的首饰等。

  (2)用锤砸扁铁丝,放在展台上观察前后形状变化。金属这种易变形的特性叫延展性。利用金属的延展性可以制成不同形状的物体,比如我们的文具盒、灯罩、有些手机外壳黑板包边等。

  (3)做铁丝、竹签泡热水实验,请学生感受它们温度的变化。生活中哪些物品运用了易传热这一特性?比如炊具、烤火用的电炉丝、有些家中装置的散热片。

  (4)用展示台演示灯泡变亮实验过程。当然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电、要导电就离不开金属。

  四、情感教育。

  1、出示铝制饮料罐,让学生说说它所运用的金属的特性。

  2、了解饮料罐的来历,渗透环保教育。

  (1)老师介绍铝制饮料罐的由来。

  (2)学生汇报启示。

 五、总结

  咱们班同学不但聪明、勤于动脑,而且节能、环保的意识还很强,老师十分欣慰。其实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变废为宝的材料,希望大家做个有心人,这样,既美化生活,同时也为节能、环保出一份力。

 六、布置作业。

  1、自己为节能、环保出一份力,变废为宝;宣传、号召周围的人们为节能、环保出力。

  2、寻找生活中的金属制品并说出它运用了金属的哪些特性?

 【板书设计】

  第2课 哪种材料硬

  刻划

  铁钉、塑料、木头、卡纸

  金属:比较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

【【精品】说课稿集锦5篇】相关文章:

1.【精品】说课稿集锦9篇

2.【精品】音乐说课稿集锦8篇

3.【精品】说课稿集锦十篇

4.【精品】说课稿集锦8篇

5.【精品】生物说课稿集锦六篇

6.【精品】说课稿集锦10篇

7.【精品】说课稿集锦八篇

8.【精品】说课稿集锦十篇

上一篇:【精品】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八篇下一篇:【精品】说课稿集锦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