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幸福的起点》观后感(2)

2020-08-12观后感

  篇四:《寻找幸福的起点》观后感

  幸福,什么是幸福?是拥有一大堆的金钱和财富,或者是有一个对自己好的家庭,还是拥有随心所欲的自由?每个人都有对幸福的看法,谁也不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别人的幸福进行定义,因为每个人都不能随意干涉别人的生活。但有些人,不仅干涉了别人的生活,为了赚钱,甚至把年幼的小孩子卖给别人,而且还不让孩子的亲生母亲来看他,还把孩子的亲生母亲赶走了,孩子不想去,还要强迫孩子去。没错,我说的这些人就是这部电影里面的孤儿院院长和一个坏女人,而我说的孩子,也正是这本书的男主人公。

  一天,一对意大利夫妇来到这所孤儿院,在这所孤儿院里挑中了一个年仅六岁的男孩,想把收留他作为这对意大利夫妇的孩子。孤儿院的院长就向他们要了些钱,然后把孩子卖给他们。别的孩子都很羡慕这个男孩,因为他可以过上有爸爸妈妈的幸福生活,会有人疼爱他,照顾他。可是小男孩并不这么想,他觉得只有跟自己的亲爸爸亲妈妈在一起才是幸福的。于是,他偷偷跟同院比他大好多的姐姐学字,只为了能看懂自己的档案记录以找到亲生父母。在这个地方,编剧用几个故事来渲染了几下,来说明这个男孩的坚定决心,比如:为给姐姐交“学费”不幸挨打、在茫茫大雪中还在努力学习、姐姐一来就让她考验自己等等。终于,这个男孩如愿以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档案资料,上面有他父母的地址,后来,这个男孩就逃跑去找父母了。院长发现以后穷追不舍,一场爱与贪婪的追逐战开始了……

  在这次追逐过程中,这个小孩受尽了苦头,可是他并没有放弃,他的精神感动了院长,院长答应放他一马,而这个小孩也找到了自己的母亲,找到了真正属于他自己的那个家。

  人都爱钱,没有人会不喜欢钱,但是,这钱必须是通过正当途径取得的,自古以来就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院长就不是这么做的,他把孩子强迫卖给别人。在这样的人的威胁下,孩子并没有妥协,而是继续坚定地寻找自己的家。也许很多人会奇怪,为什么一对有钱的夫妇要收养这个孩子,而且对这个孩子还很好,可孩子还是不肯接受。答案就是因为这对夫妇对他再好也不是他的亲生父母,因为他们之间没有血浓于水的亲情。

  寻找幸福的起点,回到属于这个孩子自己的家里,和他有着血肉之情的父母在一起,不正是幸福的开始吗?我知道,我不能随便给他人的幸福定义,但是我坚信,他一定会得到一份属于他自己的幸福。不管这份幸福是什么样的,他一定能过上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让我们一起,努力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的起点吧!

  篇五:《寻找幸福的起点》观后感

  影片在茫茫的雪原中开始的,万物萧条,耳边呼啸着凛冽的寒风,灰暗的色调营造了一个让人悲怆而且窒息的气氛。这便是低层的俄罗斯,原来朝气蓬勃契卡好像完全消失在十余年前的那场政客们为之鼓舞的变故之中。

  越野车的终点是孤儿院。油表的疏忽让那些乘客们表露出了他们的本性,那对从亚平宁半岛而来的富裕夫妻既想“购买”到一个健康而且单纯的俄罗斯儿童,又象一次远足旅行,乘着停车的间隙,他们在车外贪婪地呼吸着富含俄罗斯原野气息的空气,应该说他们代表了西方,代表了帮助又是施舍,并且还有扶持俄罗斯新贵那特有的高高在上的矜持。另外就是那位肥胖接近啤酒桶的能干的俄罗斯女人,这应该是资本革命后富裕的先驱,她贪婪以及蛮横到自恋的地步,自我虐待和无微不至地虐待他人,这就包括象走狗一样的她的私人司机,以及那位可能是由政府任命的嗜酒贪财的孤儿院院长。在貌似堂皇的冠冕下,发生的就是一笔一笔贩卖儿童的肮脏交易就在如此社会的低层顺利地进行着。在灰色的越野车驶进残破的孤儿院时,本片的灵魂人物就是小男孩凡亚松赛夫,就倚在窗玻璃旁注视着楼下喧闹纷杂的人群,小孩子终归就是单纯地看待世界,因为他们的内心还没有蒙蔽灰尘,但是在拥挤的孤儿院里,凡亚这样的小孩子还是处于困惑和迷茫,他坐在窗户旁,期待什么呢?也许就是仅仅为了期待而期待……导演希望表达了什么呢?是资本革命之后的无序、信仰崩溃地混乱或是爱的期盼回归呢?!

  电影从此次交易开始了……

  那对意大利夫妻选中了凡亚,相应所有人包括在这场交易中获益的人都认为凡亚是幸运的,当然凡亚也曾一度为之陶醉和自得。可是后来,如果没有阿雷(一位已经被“领养”的儿童)亲生母亲出现,也许凡亚将会心态和众多被以这样途径而被“领养”的儿童一样,从而愉快地到亚平宁半岛做一个无忧无虑的“意大利佬”,惬意地啃着比萨饼,晒着意大利和煦的阳光,并且可以忘记寒冷的俄罗斯甚至她的一切,但是阿雷的母亲后来绝望地卧轨的消息,让正在做手工的凡亚惊呆了,在他木然的那一瞬间,他应该是想到了他自己的母亲,虽然母亲的音容笑貌在他的脑海里荡然无存,没有一丝的印象,但是他想到了母亲,他深信他的母亲并是真的想抛弃他,而是其他的什么原因……

  但是自救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因为,在孤儿院里还有一个暗藏的秩序,强悍的大孩子卡扬就代表着低层那种的秩序,拳头和恐吓所威胁出来其他弱小奴性的秩序。凡亚并没有屈服,居然顽强地学习并能够读懂自己的档案,并且还成功地将自己的档案“拿”在自己的手中。厄莫洛娃,也就是那位掮客女人所切齿痛恨的“小夜莺”,始终都在帮助他直到协助凡亚逃离孤儿院,她都表露出了女性特有的善良,而反观掮客女人那种贪婪与恶毒正是天壤之别,也击溃了我对鄙视她以卖淫来维持生计所莫名构建的狗屁半点高贵。虽然掮客女人以及那为愚蠢并且奴性十足的司机为了交易成功,也在辛苦地赶往凡亚的目的地,但是凡亚始终如一、锲而不舍,运用自己的聪明完成了独自的旅行,其中曲折辛酸随着镜头的运转,让人深深地吸引,作为观众的我希望凡亚能够成功寻找到母亲,也就是幸福的起点,让我们祈祷……“萨列臣斯克,富伦赛街18号”,成为凡亚内心的圣地。当他站在铁皮筒上按响门铃。剧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慈祥的老者,唯一一个能够抗拒掮客女人金钱腐蚀的高贵的人,世界还是有爱,老者的一句朴素的话“贩卖儿童真是世风日下”诠释了人间的所有真善美。清晨,当凡亚又在老者的指引下站在阿克布拉斯亚街25—3号的门前,在等待的瞬间,激动的凡亚整理自己的衣角和蓬松的头发,这是个整洁的孩子,善良的孩子。当得知“母亲薇拉还在这里”,这就是幸福的起点,终于找到了……

  就在所有为凡亚担心的人长长的嘘了口气的时候,大雨中凡亚却和那为倒霉透顶的司机居然狭路相逢了,这个时候让我的内心猛地揪了起来,难道又是象大家莫伯桑那样虽然别具匠心但痛苦不堪的结尾吗?万幸,在凡亚疯狂地反击中,司机屈服了,一个大人向一个孩子屈服了,这并非是力量的决斗,而是爱的比拼,爱终究将冲涤掉双眼被蒙蔽的灰尘。

  然后在清晨细雨清洗的街道中央,我们勇敢的凡亚再一次来到“阿克布拉斯亚街25—3号”,在母亲轻轻地叫唤他的时候,同步的背景音乐轻松而且恬适,凡亚嘴角也自然流露出淡淡的微笑。后来他给伙伴的信中写道:“……原来橘子生长在出生的地方……这里虽然下雨,但是屋子里很温暖……”

  其实,也需要这样温馨的结局,终归是在幸福的起点完成了故事……

【《寻找幸福的起点》观后感】相关文章:

1.寻找幸福的起点

2.观寻找幸福的起点观后感   

3.寻找幸福的起点观后感

4.《寻找幸福的起点》的观后感

5.观后感

6.《无双》观后感:必成经典的电影观后感

7.电影《火云端观后感》观后感

8.叉车观后感:物流基地观后感

上一篇:关于寻找幸福的句子下一篇:寻找幸福的起点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