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研究综述论文

2020-06-26实用文

  近年来,为做好基层部队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培养官兵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对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研讨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热点问题。现将研究中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关于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地位作用

  在这方面,研究工作者们形成了以下几点共识。

  首先,加强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是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官兵的基本途径。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战争,对官兵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利益关系的调整,艰苦紧张和相对封闭的军营生活,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考验,使部分官兵的心理压力明显增大;青年官兵处在成人成才的重要时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冲突和失衡;官兵行为上出现的偏差,部队中发生的事故案件,许多都与不良情绪逐步郁积、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化解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全面提高官兵的素质,就必须加快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步伐,把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作为基本途径,在造就官兵良好的思想政治、军事、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造就官兵良好的心理素质。

  其次,加强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是应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挑战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的利益关系调整,新旧观念的碰撞,日趋激烈的各种竞争,对官兵的心理冲击是巨大的;相对封闭的军营环境,严格的管理和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又很容易引发官兵的紧张和焦虑;优越的生活条件、独特的生活经历,使部队的独生子女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控能力和适应能力相对减弱;日益增强的自我意识,过高的、脱离实际的、因而也难以达到的期望值,又给官兵增加了心理负担。有的学者认为,由于军人肩负的任务重、责任大、标准高、要求严,许多部队驻地条件艰苦,不少官兵常常有家庭困难之累、荣誉进步之虑、转业退伍之忧。军事职业的特殊性,使青年官兵承受着比社会同龄人大得多的心理压力。因此,开展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培养官兵健全的人格,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对于应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挑战,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加强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是帮助青年官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要环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因此,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结合官兵的心理接受特点,改革教育方式;结合官兵心理变化特点,捕捉教育时机;结合官兵心理成长需要,拓宽教育内容,从官兵立身做人的基本问题抓起,培养健康的心理基础。当前,要通过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重点培养青年官兵七个方面的心理素质:平常心态正确对待各种利益关系调整;健康心魄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良好心境一时刻保持情绪的平衡与稳定;向上心态一始终抱着积极进取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友爱心田一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战友关系;爱国心愿一具有强烈的报国精神和集体观念;宽广心胸一正确对待荣辱进退和利害得失。只有这样,才能引导青年官兵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军人。

  第四,加强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是提高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迫切需要。我军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服从和服务于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历史使命,为“打得赢”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不变质”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同时,作为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它承担着心理障碍的缓解和调控任务;作为健康心理的指导和培育渠道,它又担负着按照官兵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锻造官兵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向上心态的重要职能。因此,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是提高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关于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关系

  无论是探讨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地位作用,还是研究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对象内容,首先遇到的都是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的关系。回答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成为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理论研讨的重点。

  (一)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什么是思想问题,什么是心理问题,这是回答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关系的前提。多数同志认为,所谓思想问题,主要是指现实生活在人们思想中所引起的矛盾、冲突和困惑,以及与社会发展不一致的想法和观念,往往涉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奋斗目标、工作态度、生活作风、处事原则等。在部队中,比较明显的思想问题主要有革命斗志衰退、理想信念动摇、事业心责任感弱化、对改革开放政策有误解、对社会看法有偏差等等。所谓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客观事物和人的机体状态的变化所引起的人的各种消极心理现象和心理疾病。按其发展程度,心理问题可分为心理失调、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三类。在部队中,官兵的心理问题种类繁多,经常出现的有人际关系紧张、失恋后的痛苦、落榜后的忧郁、工作不顺时的焦虑、受到批评或指责后的怨恨等等。

  多数同志认为,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至少有五点。

  (1)问题的性质不同。思想问题常常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态度相联系,带有明显的政治和道德色彩。而心理问题常常与人的生理状态、身体素质、遗传因素以及人所面临的各种压力相联系,带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这是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最显著的区别。

  (2)问题形成的原因不同。思想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主要是思想认识的片面性、极端性等,它的形成大多经过了时间的沉淀、思想的碰撞、观念的嬗变,一般来说不会是突发性的,而是由于忽视学习、不注意思想改造,没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所致。而心理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既有生理方面的因素,也有心理素质方面的因素。心理问题的出现大多是“突变因素”通过个体生理机制起作用的.结果,因而常常会表现出“突然性”。

  (3)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思想问题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通常分为一般的思想问题和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其表现形式主要是立场、观点、态度等,反映了一个人的政治立场、道德观念、价值趋向、是非标准以及深层次精神问题。而心理问题常常以认知、感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形式表现出来,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素质,通常分为心理压力、心理障碍、心理变态、心理失调等类型。

  (4)问题的影响范围不同。思想问题既可以影响个体也可以影响群体,具有明显的群体性和感染性;心理问题除了消极心理和一些遗传性的心理疾病外,一般不会影响其他人,具有明显的个体性和遗传性。

  (5)问题表现的特点不同。思想问题具有社会性、内隐性、稳定性、政治性与道德倾向性等特点,而心理问题则具有生理性、外显性、自发性、情境性、易变性等特点。

  (二)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联系。研究者们大多认为,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思想问题长期郁结会导致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也会发展成为思想问题。思想问题可以加重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也可以加重思想问题。其一,心理问题是思想问题的基础。心理与思想是密切联系的,思想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结果,心理活动的质量决定思想水平的高低,因此,任何一种思想活动都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其二,思想问题是心理问题的根源。人的思想与心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人脑机能活动的产物。心理活动是思想形成的根源之一,一个人有了思想问题,不仅会影响到他的政治态度、思想观点、言语行为,而且会引发一些心理问题,特别严重的思想问题可能会引发特别严重的心理问题。其三,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有着共同的生理机制。无论是人的思想问题还是人的心理问题,都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信息加工处理的结果。人脑作为思想和心理的共有机制,决定了人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联系性,思想问题可以加重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可以发展为思想问题。

上一篇:浅谈如何加强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下一篇:部队心理教育需克服五个误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