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当代具有代表性的东北作家,迟子建在其20多年的丰厚创作中,小说中的地域文化色彩浓厚。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文坛以来,迟子建已经发表400多万字的作品,并获得多项大奖,但我们仍然很难把她归入某个文学流派或者创作群体。她似乎总是那么执着和深情的注视着故乡的大地和底层的人民,畅饮着天河之水,唱着一首温情而略带忧伤的歌,独自走在北国的原野。
一
迟子建小说的地域文化色彩首先表现在其作品所热衷描绘的自然景观上,一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地理环境是该地区地域文化的基点。迟子建出生在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漠河,它位于大兴安岭北麓,地理位置独特,这里素以极昼、北极光闻名于世,而且有长达八个月的漫长冬季和长时间不解冻的厚厚冻土。而迟子建在谈其创作经历时又曾说过其在大兴安岭师专读书期间“……悄悄鼓励自己尝试写作,我写得最多的是自然景色和观察日记” ,可以说,对家乡自然景观事物的描写一方面是因为家乡的神奇壮美和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另一方面也是作家本人的自我训练。这方水土对她的浸润,深深地烙印在了她的灵魂深处。
翻开迟子建的作品,雪原、林海、白夜、极光、木刻楞房、黑龙江、雪爬犁、冰灯、大马哈鱼、黑熊、鱼讯等东北和北极村独有的事物和景观扑面而来,正是这些事物和自然景观使其作品具有浓郁的东北地域文化色彩。当然,迟子建小说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并不是靠简单的列举和堆积这些事物和景观。蒋子丹曾这样说过“一个作家若有幸从上苍那里,领取了这样一双融入自然的眼睛,他的世界将一定是阔大的丰富的,故乡给了迟子建这样的一双眼睛”。[2]正是由于她有这样一双融入自然的眼睛和一颗对家乡深深热爱和眷恋的心,才使她笔下的北极村世界如此动人美丽,让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