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教诲像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爸爸的关怀像一把伞,为我遮蔽风雨。
我和父亲的故事 同文:从小恨爸爸,长大闹革命
杀死父亲的悲剧
在原始神秘的非洲大草原上,狮子过着以家庭为单位的群居生活。每个狮群通常由一只成年的雄狮和几只至十几只不等的雌狮组成。雄狮的儿子们接近成年的时候就会被逐出家门,拉帮结伙在草原上流浪,两三年之后长得身强力壮了,便野心勃勃地回来向年老力衰的父亲发起挑战。战败的老狮王要么被杀死,要么逃走,但也因为不会再找到一个狮群接纳它,往往饿死。
在自然界里,这类父子情仇几乎天天都在发生,野马、藏羚羊、大猩猩,都是由一个强大暴躁的雄性统治整个群体,将年轻的儿子驱逐出去。而这些年轻人总有一天会回来打败甚至杀死曾经的统治者,自己取而代之。
19世纪末的心理学宗师弗洛伊德认为人类也是如此。他曾经设想在极其久远的古代,人类生活在一个原始大家庭之中。暴虐的父亲,即部落首领,占有部落里的所有女人,包括他的妻子和女儿。他的儿子们处境十分艰难,如果他们激起了父亲的醋意,就要被杀死。儿子们对这样的一个父亲既怨恨又恐惧,终于有一天被驱逐的儿子们联合起来,杀死并吞食了独裁的父亲,取而代之。
弗洛伊德认为,尽管霸占亲族内全部女性的内婚制早已消逝,残酷的弑父行为不再发生,但是儿子与父亲之间在深层心理上始终存在一种复杂的情绪。
恋母憎父情结
在人类的婴幼儿时期,每个男孩都眷恋着自己的母亲,为了占有母亲,他们希望除掉自己的父亲。当一个小男孩在嬉戏中举起玩具枪,吵嚷着“打死爸爸”时,周边的大人们连同父亲本身都会哈哈一笑,引以为趣。当大人逗笑地问着小男孩“你长大娶谁呀?”,小男孩脱口而出“娶妈妈”时,又引来成年人包括其父母的欢乐大笑。这在千万个家庭都发生过的小小场面,已经天真无邪然而又确实无疑地暴露出小男孩的恋母憎父情结。
尤其是在丈夫的暴躁脾气笼罩一切的家庭中,父亲一有机会就以堂而皇之的声音指责儿子的种种缺点,对儿子实施严格的管教,妻子则在一旁做微不足道的缓和气氛的努力,儿子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恋母憎父倾向。
但很显然,除掉父亲是与现实的道德原则相冲突的,因此儿子逐渐把对父亲的敌视积压下来,变为一种越来越不自觉的潜意识,同时父亲作为一个巨人形象,一种无法抵抗和令人畏惧的力量闯入孩子的心灵,成为孩子的权威。长大以后,在他们的意识之中,所有的权威都以类似父亲的形象出现。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幼年时期埋藏下的潜意识就是许多政治家、革命家顽强地推翻旧政权、旧社会的动力。因为在人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国家的统治者就仿佛父亲形象的摹写,而人民仿佛就是儿子。
在中国古代伦理纲常中,君臣关系与父子关系,“忠”与“孝”,总是相提并论,皇帝其实就是封建社会最大的“家长”。西方也是一样。17世纪英国君主专制拥护者宣称,君主与臣民之间的关系就如家长和他的家人之间的关系。而古代的老百姓也如同儿子看待父亲一样仰望着君主,视其为权威,但是钦慕中不乏恐惧,崇拜中又夹带了怨恨。于是推翻君主的革命就如同受迫害的儿子杀死了父亲。弗洛伊德甚至认为,从古希腊神话到英国革命、法国大革命和俄国革命,一部西方历史就是一连串的弑父史。
解剖政治领袖的内心
从这个角度来讲,那些对社会现实和政府压迫最强烈的反抗者,那些坚强的政治领袖,尤其是那些推翻了压迫之后,自己却成为新独裁人的政治家,可能就是弑父情结最强烈的人。只不过他们将对真实的父亲的怨恨转移到了国家和社会上。但是推翻“父亲”的结果却是儿子取而代之,成为新的“父亲”。
17世纪的英国政治家克伦威尔生于一个破落贵族家庭。父亲是一个严厉的清教徒,拘谨严肃,非常注重家庭责任和次序,按照圣经的吩咐教训孩子,带领家庭敬拜。父亲总是向着儿女朗诵冗长无聊的祈祷文,但闯入幼小的克伦威尔记忆的只是些“地狱”、“火”、“上帝愤怒”等一类可怕词句,不时地引起他的恐惧和不安。长大以后,克伦威尔成了公开反对王权专横的激进派领袖人物,以及一系列摧毁英国“旧制度”根基的重要法案的倡议人。在内战中,克伦威尔率“新模范军”大败王军,将国王查理一世推上了断头台,自己实际上成为军事独裁人。
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出身于世袭法官家庭。父亲毫无责任感,且全然不顾妻子的病体,反复无常在4年时间里让妻儿随他搬了4次家,其间他妻子一次又一次地怀孕生产,6年里生了5个孩子。在其妻子病亡后又狠心地抛弃了4个孩子。罗伯斯庇尔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这种伤痛。大革命期间,罗伯斯庇尔被选人国民公会。在审讯国王路易十六期间,他发言11次,强烈要求将其处死。罗伯斯庇尔一心要把祖国打造成一个纯洁无瑕的乌托邦,任何人,只要是阻碍了他的崇高目标,除了死亡没有其他选择。结果成千上万的人被他送上断头台。
20世纪的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童年很不幸。他的父亲是一个整天醉醺醺的鞋匠,一喝醉酒就毒打老婆和年幼的孩子。母亲夜以继日拼死拼活地干活,勉强养家糊口,希望斯大林能够做一名神父。但父亲吼道,“你一辈子休想!我是个鞋匠,我儿子将来和我一样,也是个鞋匠!”强送儿子到制鞋厂学手艺。不到20岁,斯大林就开始从事革命活动,宣传推翻政府的思想,7次被捕,多次被流放和监禁,并且积极参与和组织了十月革命。担任苏共最高领导人后,他对苏共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和其他反对派人士展开了大规模的残酷“清洗”,成千上万的人被处死,数以百万计的人被送进了劳改营。
希特勒的早年生活也十分艰难,由于父亲酗酒成性,家中总是充满了争吵和暴力。希特勒回忆说,父亲尽管是一个对工作有责任心的公务员,一旦回到家中,就蜕变成一个野蛮、狭隘的暴君,动辄对家中其他成员呵斥,辱骂,或施以暴力。统治德国以后,希特勒精妙地模仿了“父亲”,一个绝对权威的父亲,正如纳粹口号喊的:希特勒就是德国,德国就是希特勒。他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对祖国的宰割”视同父亲侮辱母亲的恶劣行为,因而施以猛烈的报复,从而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从怨恨父亲到造反闹革命,人类的内心深处隐藏着一头舔舐童年伤痕的猛兽。不论人类文明发展到何种程度,那从亘古洪荒时期就埋下的原始心理大概永远也不会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