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高》教学反思

2020-08-13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高》教学反思范文

  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后,我没有按照传统方式直接介绍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然后进行辨析应用。

  这样的高的概念是老师建立起来的,是老师在忙着包装。这样的过程只能产生知识的累加,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提升。老师替代了学生经历过程,学生难以内化。总之,这种替代现象导致学生难以形成数学思维方式。

  从知识结构上分析三角形高的形成过程:三角形的高是怎么定义的?它与谁有关?我们就着重研究三角形的边,三角形有几条边?我们先来研究其中的一条边Bc,让学生经历了Bc边的.研究过程,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研究其他边了。今天研究和Bc边相交的线,以后要研究和Bc边平行的线。

  让学生一起画一画和Bc边相交的线,数量要多。

  教学中教师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教师要起到引领的作用,概念的教学就是从乱到不乱的过程,学生玩清楚了,就形成了概念。

  学生画出了通过Bc边的很多条线。让学生找找这些线有什么特点?能否给它们分分类?

  学生分出了与Bc边垂直和斜交的斜线两类。

  老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着重研究和AB、Bc、cA垂直的线,研究方法掌握了,以后就可以研究和各边斜交的线了。

  这就是教思维方法、学习方法。

  和Bc边垂直的线有那么多,能否再分分类?哪些位置的垂线太一般了,就不研究了;哪些位置比较重要,我们要重点研究。

  学生分出:有在边上的,有过顶点的,有不过顶点的。

  留下通过顶点的三条垂线,这三条垂线哪些可以度量,哪些不可以度量?

  可以度量的是垂线段。其他两条边上有这样的垂线段吗?

  学生说:每条边上都有。

  你能把刚才分类的过程说一说吗?

  教学三角形的高关键不是高这个名称,而是形成过程。学生说分类的过程就是三角形高的形成过程。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了丰富的、内涵的三角形的高。

  这样为将来学生学习中线、角平分线奠定了基础。

  让学生在相同中找不同——分类,在不同种找相同——聚类。

  整个过程是学生在经历三角形的高的形成过程,不是老师经历的替代。

【《三角形的高》教学反思范文】相关文章:

1.《三角形的高》的教学反思范文

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反思

3.《三角形的高》的教学反思

4.《步步高》教学反思范文

5.七年级数学《三角形的高》教学反思

6.莫高窟教学反思

7.小学三角形的高课件

8.《三角形的高》教学设计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教学反思下一篇:《三角形的高》的教学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