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烽火观后感

2020-07-05观后感

  生在烟台,长在烟台。今天看了《胶东烽火》,才知道曾发生在这片大地上的动人、动心、动情的故事,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上有烟台人的风彩!我为生于此、长于此、日后依然在此而骄傲!”

  胶东烽火观后感

  随着抗日队伍不断扩大,不断改编和重组,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成立了胶东军政委员会和第三军司令部。理琦同志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和第三军司令,吕其恩任副主席和副司令。

  1938年2月22日夜,皓月当空。

  刚刚起义不久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开始急行军,向烟台东南30公里的牟平县城进发。

  部队到达昆嵛山前的崔家口村,牟平城传来情报,有良知的伪警察对国民党公安局长投敌十分不满,想反过来参加抗日部队。特委领导针对这一情况,决定趁伪军内部矛盾之机奇袭牟平。

  这支百余人的队伍,夜行百余里,第二天拂晓到达牟平城外。估计先头部队进到城门的时候,理琦、林一山、孙端夫、宋澄带领主力由南门攻入牟平。顿时,城内杀声枪声响成一片。伪军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已成了瓮中之鳖。活捉伪县长宋健吾、公安局长和商会副会长常继武,缴获枪支100多支。奇袭牟平,速战速决,旗开得胜。

  “袭击胜利远退却”,这是游击战中的一条经验。意思是奇袭胜利之后要立即远远离开,以防敌人的反扑、报复。可是,一些干部恋战,忙于搜捕,散发传单,没有执行速撤命令,延误了集合时间。指挥部领导和 20几人边撤边等撤到城南雷神庙内,正研究下一步行动计划。

  雷神庙是个独立的四合院,有正殿,东西两厢和南侧厅,四周建有砖石围墙,建筑面积均为500余平方米,庙外东、南、西三面都是开阔地,北面200米处为一村庄。

  指挥部命令战士们在这里休息待命。理琦、林一山和大队干部在南侧厅开会,对下一步怎么办,意见不统一。一种意见主张在牟平县城就地建立抗日政权;一种意见主张离开县城,到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一种意见主张在临近县城又背靠山区的地方打游击。

  会议进行中,日本飞机曾三次飞临牟平县城上空侦察。第三军领导对此有所警觉,但因在西门外已派出三中队阻击烟台敌军,又派出一中队一部在附近警戒。在敌机第二次飞临时,命令主力押着俘虏先行转移,会议仍继续进行。这时留在庙内只有理琦、林一山等干部战士20余人。

  会议进行到中午12点以后,多数人同意第三种意见,并作出立即转移甩开敌人的决定。大家起身正准备转移,忽听有人高喊:“鬼子来了!”

  牟平距烟台仅30公里,此时日本陆战队已团团包围了雷神庙,用机枪封锁了庙门。四合院内四栋庙房,无法相互联络,想通过大院都要遭到敌人的袭击。

  被围在庙内的理琦、林一山(临时参谋长)、孙端夫、宋澄、特务队长杜梓林等人凭借墙壁,不断变换位置坚持战斗,打退敌人数次冲锋。不幸理琦同志腹部连中三弹,倒在血泊之中。在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杜梓林牺牲了,林一山手腕、腿部负重伤。

  敌人在庙四周布置了好几道防线,还筑有临时掩体,看来白天突围已不可能,必需坚持到黄昏以后。

  敌人从正面进攻受挫,便改变了招法,从屋外爬上屋顶,日军一露头,我们的神枪手胡秀山等弹无虚发,鬼子一个个被打滚下来。

  天渐渐黑了,又下起大雪,日军输红了眼,便放火烧南侧厅。战士们转移到东西两厢。火势越来越猛,形成一道火墙,日军不敢冒然往里冲,熊熊烈火反倒成了一道临时防线。忽然,“轰!”的一声,南侧厅墙倒屋塌,第三军战士的正面完全暴露在日军面前,形势相当危急。天黑、大雪,敌人开始收缩,好在此时突围的时刻到了。

  此时,远方传来枪声。大家一齐呼喊:“援军来了,同志们,冲啊!”宋澄指挥大家越过打塌的院墙,从便门纷纷向庙外突围出去。

  同志们背着理琦、林一山,搀扶着宋澄脱离险境。离雷神庙南2里,理琦不幸牺牲。随将遗体安放在一户农民的草园里。组织了一副担架,抬着林一山,宋澄和胡秀山继续前进回到崔家口。

  留守特委机关的吕其恩同志,得知理琦、杜梓林等同志不幸牺牲的消息时,痛苦失声。

  “雷神庙战斗从午后打到晚上,激战七八个小时”,《中共烟台地方史》给于这样的`高度评价:“从现在仅存的革命遗物——在一块0.8平方米的铁皮雨搭子上,竟有138个弹洞。可见当时战斗之激烈。这一战,‘第三军’以少数缺乏战斗经验的指挥员和劣势装备,抗拒数倍于己的优势敌人,打退数次进攻,取得毙伤日军50余人、烧毁敌汽车数辆的重大胜利。雷神庙战斗,打响了胶东武装抗日第一枪,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地鼓舞了胶东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看《胶东烽火》有感

  全国“两会”期间,今年的3月10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栏目,播出反映胶东革命历史主题的12集纪录片《胶东烽火》。在播出6集后,因马航事件的报道而中断,后来于4月份播完。据央视的信息反馈,《胶东烽火》创下《国宝档案》收视率的新高,于是央视决定自5月26日起重播这部纪录片。《胶东烽火》选取了建党初期,中共在烟台海军学校的活动以及后来策动国民党海军大规模起义,抗战时期与日寇争夺招远金矿的黄金并运往延安和沂蒙根据地,在掖县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前身之一的北海银行,在地道里创办战时医院,抗战胜利后智阻美国太平洋舰队在烟台解放区登陆的企图,跨海运兵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解放战争中百万民工支前留下的“竹竿上的记忆”,智取威虎山里战斗英雄杨子荣的身世等几个重要的红色经典历史事件和人物,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了那些已经久远了的革命历史。整个片子主题清晰、制作精良、叙事真实可靠,看似如拉家常,而颇有思想深度。因而播出后好评如潮。

  据央视《国宝栏目》的编制者、烟台负责此事的部门和主创人员说,他们以这种方式来反映革命历史,这次是个尝试。我认为,这种尝试和探索是非常可贵的。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我们的历史戏说、歪说、胡说之风盛行的当下,《胶东烽火》的播出,是加强公共历史学建设,普及革命历史知识,引导广大民众正确地认知历史、树立正确历史观的有力举措。

  公共历史学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它相对于学院派史学而言,强调历史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的结合,主张把历史研究成果转化成常识,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或影像图片向公众传播和普及历史知识。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共党史研究、革命历史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对这些历史的了解却越来越少。近年来,一些书籍和影视作品开始以通俗的语言来叙述历史,这些面向大众的传播虽然有一些影响,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历史观指导,人们从中获得的仅仅是搞笑的谈资,大众的历史主题意识依然缺失。《胶东烽火》在建设公共历史学、特别是树立大众的红色史学意识上开了一个好头。我们盼望着能够充分利用现代的各种传媒形式,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公共广场、公园等载体,在建设中国的公共历史学方面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

  《胶东烽火》聚焦招远夺金

  《胶东烽火》第二集《血色黄金》中,还原了抗日战争时期,招远人民突破重重封锁,自招远金矿远赴延安,为延安输送了至少13万两黄金的故事。在故事中,“黄金部队”不怕牺牲的革命热情深深感动了电视机前的观众。

  连续两天,市委党史研究办公室干部职工都准时收看《胶东烽火》。“两会时期,央视在黄金时段播出,说明烟台红色文化地位的重要性,也将这种红色文化传播开来。”综合科科长王晓鸽告诉记者。

  在微博中,不少烟台网友大呼长知识了,以前只知道烟台漂亮,直到看了央视4套的《胶东烽火》,才知道烟台的革命历史,才知道烟台的红色文化资源还是很丰富的。而一位来烟务工的网友表示,初到烟台,感觉它只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在观看《胶东烽火》之后,突然发现烟台还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一个有历史有文化底蕴的城市。

  “这部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必将进一步提升胶东红色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我们烟台人的骄傲和自豪,让胶东精神永远薪火相传。”微博网友“烟台二马路”评论说:《胶东烽火》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很容易就让人看入迷了。

  随着《胶东烽火》的热播,许多外地观众也都被节目厚重的脉络与详实的史料打动。有外地网友表示,通过观看节目,他深深感受到了烟台这座滨海小城承载着的深厚历史和炽热的红色基因。而更多的网友呐喊着这个纪录片让他们感受到战争年代英雄儿女的不易,也让他们记住了那座叫做烟台的城市。

  论坛里,一位土生土长的烟台市民说道:“生在烟台,长在烟台。今天看了《胶东烽火》,才知道曾发生在这片大地上的动人、动心、动情的故事,才知道共和国的旗帜上有烟台人的风彩!我为生于此、长于此、日后依然在此而骄傲!”

胶东烽火观后感汇总

1.成成烽火观后感汇总

2.烽火观后感的作文

3.《芦荡烽火》的观后感

4.成成烽火观后感作文

5.看《成成烽火》观后感

6.长城烽火800字作文

7.电影《成成烽火之投笔从戎》观后感

8.1942观后感汇总

上一篇:成成烽火观后感作文下一篇:成成烽火观后感汇总